字好书
寄答泰州曾侍郎

《寄答泰州曾侍郎》

时间: 2025-05-02 14:01:49

诗句

千里驰诗慰别离,诗来吟咏转悲思。

静中取适庸非计,林下相从会有时。

生理只今那得说,交情从昔见於斯。

含毫欲下还休去,怀抱何由得细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1:49

原文展示:

千里驰诗慰别离,诗来吟咏转悲思。
静中取适庸非计,林下相从会有时。
生理只今那得说,交情从昔见於斯。
含毫欲下还休去,怀抱何由得细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千里之外写诗以慰藉别离的情感,诗歌的吟诵使得思绪愈加悲伤。在静谧中寻求适意,却并非有所计较;在林下相聚的时光终究会有的。如今的生理状态无从细说,往昔的情谊在此刻得以重温。提笔欲写,却又停下,内心的感受又怎能细致地表达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里:形容距离远,表示作者与友人间的距离。
  • 驰诗:快速地写诗,表达情感。
  • 吟咏:吟诵、唱和诗歌。
  • :适意、舒适。
  • 庸非计: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值得计较。
  • 林下:树林之下,暗示自然环境的宁静。
  • 生理:生存状态或身体状况。
  • 交情:朋友之间的情谊。
  • 含毫:提笔写字的意思。
  • 怀抱:内心的感受或情感。

典故解析:

  •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友谊和离别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约1100年),字师道,号青莲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特别以七言绝句见长。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往情谊的珍视,反映了宋代士人重视友谊和情感的文化特征。

诗歌鉴赏:

《寄答泰州曾侍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诗人在远离友人的情况下,通过写诗表达自己的思念。开头两句“千里驰诗慰别离,诗来吟咏转悲思”,直接点明了写作的目的和情感,表现出一种因离别而生的忧伤。接下来的“静中取适庸非计”,则显示了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与友人之间的关系,突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似乎在传达出“友谊”的重要性远超过世俗的追求。

“林下相从会有时”表明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带有一丝希望,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此后的“生理只今那得说,交情从昔见於斯”,更是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融入情感之中,让人感受到尽管身处异地,友谊依然深厚,情谊的回忆仍鲜活在心。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含毫欲下还休去,怀抱何由得细知”,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表达,情感的复杂与深邃在此刻显得格外突出。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运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里驰诗慰别离:千里之外写诗以安慰离别之情。
  2. 诗来吟咏转悲思:吟诵诗词却使得思绪愈加悲伤。
  3. 静中取适庸非计:在宁静中寻求舒适,非计较世俗。
  4. 林下相从会有时:希望在树林下与友人再相聚。
  5. 生理只今那得说:如今的生理状态已无从细说。
  6. 交情从昔见於斯:昔日的情谊在此时依然可见。
  7. 含毫欲下还休去:提笔欲写却又停下不写。
  8. 怀抱何由得细知:内心的感受又怎能细致地表达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千里驰诗”与“诗来吟咏”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意的节奏感。
  • 比喻:“千里驰诗”隐喻思念的遥远,突显出离别的情感。
  • 反问:“怀抱何由得细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无奈与困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思念的表达,反映了友谊的珍贵和人际关系的深厚,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面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时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里:象征距离与思念,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 :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代表作者的内心世界。
  • 林下:自然环境的象征,体现宁静与思索的氛围。
  • 怀抱:内心感受的象征,代表着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千里驰诗”是指什么? A. 诗歌的速度
    B. 思念的距离
    C. 友谊的深厚

  2. 诗中“静中取适庸非计”所表达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淡泊名利
    C. 忧伤离别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在这首诗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旅途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待。
  • 《夜泊牛津》:杜甫则在其作品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歌鉴赏》
  • 《陈师道研究》

相关查询

晓发绥阳至黄鱼桥 出汉阳门渡江感怀 罗里阻雨旅馆书壁 子尹乌桕轩小集 谪仙楼柬郑子尹莫郘亭两孝廉 归梦 积雨 南泉山 水村 夜郎三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黯开头的成语 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积陈 戎政 群而不党 食字旁的字 空喉 包含联的词语有哪些 载誉而归 戈字旁的字 取容当世 垠际 拿粗夹细 包含枯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握命 有始有终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