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2:18
原文展示:
乌鸦喧远林,晓柝山城歇。
行人出树杪,笠影带残月。
微茫驿西树,明灭岩际雪。
人语生斥堠,钟声散林樾。
晓行旅梦醒,古道冰泉咽。
山川方丛复,人物两清绝。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林中乌鸦在喧哗,晨曦中的钟声在山城上回荡。
行人从树梢走出,斗笠的影子映照着残月。
微弱的光线照在驿站西边的树上,岩石间的雪在闪烁。
人们的谈话声在斜坡上响起,钟声在林间回荡。
晨行中旅人的梦已经醒来,古道上的冰泉在咽喉处流淌。
山川重又复苏,人物却清晰得如同一幅画。
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突出的典故,但可以看出作者在描绘清晨的景象时,借用了一些自然景物和声音的对比,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兆勋,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黎兆勋游历途中,描绘了清晨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诗歌鉴赏:
《晓发绥阳至黄鱼桥》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黎兆勋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晨的宁静世界。诗中充满了动静结合的元素,乌鸦的喧哗与山城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行人从树梢走出,斗笠的影子和残月的映衬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微茫的光线和闪烁的雪,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将人带入了一场梦境。
诗的后半部分,旅人的梦醒与古道的冰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在这宁静的自然中,旅行者内心的清醒与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和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态度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人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乌鸦喧远林”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明灭岩际雪”中“明灭”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冰泉”象征着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黎兆勋的《晓发绥阳至黄鱼桥》在意象上更加细腻,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空灵与深远的意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