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9:14
《题小松》
何处斸云烟,新移此馆前。
碧姿尘不染,清影露长鲜。
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
可悲人自老,何日是千年。
在何处可以寻找那抹缭绕的云烟呢?今天这座小亭子正好移到了松树的前面。它的碧绿姿态不沾尘埃,清亮的影子在露水中显得格外鲜亮。挺立的树干心地正直,直冲云霄的气节尚未完全施展。让人感到惋惜的是人总是自我衰老,何时才能活到千年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松树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道家对自然的崇尚和对长生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子嘉,唐代诗人,曾任太宗李世民的侍从,后受封为绵州刺史。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祜隐居生活的时期,可能是在他对松树的观察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人事的无常,因而引发了对长生的思考。
《题小松》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体悟人生的哲理。诗的开头以“何处斸云烟”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探寻,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悠远的氛围。接着,描绘了松树的形态,细腻地表现了松树的“碧姿”与“清影”,展现了其不染尘埃的清高气质。诗中的“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不仅描绘了松树的挺拔,也象征着诗人对正直气节的追求。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可悲人自老,何日是千年”,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和对长生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松树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松树的高洁与正直,反观人生命运的短暂与无奈,表达了对自然的崇尚和对长生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富有哲理的意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碧姿尘不染”描述的是哪种植物?
A. 柳树
B. 松树
C. 桃树
诗中“可悲人自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诗的主题主要在探讨什么?
A. 爱情
B. 自然与人生
C.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张祜的《题小松》则在赞美自然的同时,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