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0:49
小丑盗中原,异事古未有。
尔来闾左起,似是天假手。
头颅满沙场,余胾饲猪狗。
天纲本不疏,贷汝亦已久。
这是一首描述国家动乱和社会不公的诗。诗中提到“小丑”与“盗贼”在中原肆虐,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未曾有过。自从这场动乱开始,百姓们的苦难宛如天意的安排。战场上尸体遍布,残余的肉体甚至成为了猪狗的食物。天理本应公平,然而对这些罪恶的宽恕已经持续很久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天纲”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或社会秩序。历史上,诗人陆游深受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的影响,诗中的情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词人、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同时也参与了多次政治活动,深感国家衰败与民生困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朝入侵,南宋的国土经受了严重的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这首《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诗的开篇用“小丑”和“盗”来形容侵略者,既表现了对敌人的蔑视,又暗示了他们的卑劣与残忍。接着,诗人提到“尔来闾左起”,展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战火延烧,民不聊生,生活在恐惧之中。
“头颅满沙场,余胾饲猪狗”,诗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悲惨,死者的尸体成了野兽的食物,失去了最基本的人道尊严。这种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绝望和无情。最后一句“天纲本不疏,贷汝亦已久”,则是诗人对天理的控诉,认为本应惩罚这些罪恶的力量却已久不作为,给人以深深的无奈与愤慨。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激发了人们对正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悲痛,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不公正现象的强烈控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对战争的批判和对正义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小丑在诗中指的是谁?
A. 正义的化身
B. 盗贼和作乱者
C. 普通百姓
答案:B
“头颅满沙场”中的“头颅”指的是什么?
A. 战斗中的勇士
B. 死者的尸首
C. 英雄的象征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天纲”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理想
B. 自然法则或正义
C. 战争的结果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关心与对民生的忧虑,但陆游的诗更为直接和尖锐,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沉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