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时间: 2025-05-04 03:38:32

诗句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

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32

原文展示: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白话文翻译:

傍晚我倚靠在高楼上,望着那雪白的山峰,
和尚来临,却默默无言,只是敲响了钟声。
孤独的城市在夕阳的照耀下,红光渐渐隐去,
市集的烟雾缭绕,绿色的景象显得更加浓重。
我多病又常感到孤独,内心常常感到寂静,
与老朋友见面,却未能从容交谈。
知道你因诗而苦思而消瘦,
可见你在交游上也显得懒散无力。

注释:

  • :傍晚,黄昏。
  • :面对,朝向。
  • 不语自鸣钟:和尚不说话,自己敲响了钟声。
  • 孤城:指孤独的城市。
  • 返照:夕阳的余晖。
  • 红将敛:红色的光辉渐渐隐去。
  • 阒寂:寂静,孤独。
  • 未从容:没有从容不迫的态度。
  • 苦思缘诗瘦:因思考诗歌而消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艰辛,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作品风格沉郁悲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生活困苦,多病孤独,思念故友,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感慨。诗歌通过描写晚上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黄昏场景,诗人站在高楼上,面对着远方的雪峰,内心却充满了寂寞和思虑。诗的开头“暮倚高楼对雪峰”便引出了一个静谧的意境,雪峰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僧来不语自鸣钟”,和尚的沉默和钟声的回响,似乎也在映衬着诗人内心的寂静。

接着,诗人描绘了孤城在夕阳照耀下的景象,红光渐渐隐去,市集的烟雾弥漫,绿色的景象愈发浓重。这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情感的变化。随着光线的消逝,诗人的孤独感愈发加深。

最后两联,诗人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病痛与愁苦,以及与友人相见时的拘谨和生疏。对于友人裴十(迪)的关心,“知君苦思缘诗瘦”,不仅是对友人的理解,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惆怅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暮倚高楼对雪峰”:黄昏时分,诗人高高靠在楼上,远眺雪白的山峰,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
    • “僧来不语自鸣钟”:和尚的到来并没有打破诗人的沉默,反而通过钟声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孤城返照红将敛”:孤独的城市在夕阳照耀下,红光逐渐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近市浮烟翠且重”:市集的烟雾缭绕,绿意愈发浓厚,描绘了生活的繁忙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
    • “多病独愁常阒寂”:诗人因多病而感到孤独,心中常常有无尽的忧愁。
    • “故人相见未从容”:与老朋友见面却无法放松,体现了内心的压抑。
    • “知君苦思缘诗瘦”:理解朋友因思诗而消瘦,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与对生活的感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城返照红将敛”与“近市浮烟翠且重”,形成了鲜明的景象对比。
    • 隐喻:雪峰与钟声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深思。
    • 拟人:钟声仿佛在与诗人对话,传递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孤独的黄昏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谊的渴望,展现了他对人生苦痛的深刻思考。诗歌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雪峰:象征着纯洁与遥不可及的理想。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思考。
  • 孤城:代表着孤独与内心的压抑。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渐逝与希望的消退。
  • 市集:象征着繁华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僧来不语自鸣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寂静
    • B. 繁忙
    • C. 快乐
    • D. 忧伤
  2. 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体现在那一句?

    • A. “多病独愁常阒寂”
    • B. “知君苦思缘诗瘦”
    • C. “近市浮烟翠且重”
    • D. “孤城返照红将敛”
  3. 诗中提到的“雪峰”象征了什么?

    • A. 友谊
    • B. 理想
    • C. 生活
    • D. 痛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

    • 主题:国家动乱下的忧愁。
    • 对比: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怀。
  • 《鹿柴》(王维):

    • 主题:自然与心灵的融合。
    • 对比:王维的诗歌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杜甫的沉重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寿萧孟昉 送都寺旋公归雷峰 除夕 送刘明府归吉安 书梦 雁影 寒食 芳草 登海螺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雄辞 赤字旁的字 升高能赋 四海他人 排满 腻颜帢 草草了事 火耨刀耕 躧绳 睹结尾的成语 崔徽 閠字旁的字 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金一刻 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