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3
杖锡当年谒翠微,灵山风景世间稀。
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
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
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
当年我手持锡杖,前往翠微山拜访,灵山的风景在世间是非常稀有的。
白莲的香气在流水中绽放,丹荔的浓荫遮蔽了夕阳的余晖。
古老的坟冢已经听说曾经有过镜子,新建的亭子仍然让我想起旧时的衣衫。
我在官场游历了几次,如今的回忆却让我难以忍受离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古冢”可能与历史人物的传说相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化镜”则可能源于古代对镜子的神秘寓意,象征着记忆、反思和过去的印记。
作者介绍:
萧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灵山寺》写于作者在官场游历期间,表达了对灵山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从“杖锡当年谒翠微”一句看,诗人以亲身经历引入,直接表达对灵山之行的怀念。接下来的“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灵山的美丽,白莲的清香和荔枝的浓荫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追忆与感伤。“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这两句,诗人通过古冢和新亭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最后一句“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深情回忆,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瞬间的珍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手持什么前往翠微山?
A. 拐杖
B. 杖锡
C. 书卷
诗中提到的“白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纯洁
C. 权力
“宦游几度成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风光
B. 过去的生活
C. 官场的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萧龙的《灵山寺》中,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