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6:39
醉中放言
作者:黎廷瑞〔宋代〕
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
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
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
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
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
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
小醉五百年,太醉三千龄。
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
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
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
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
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
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
这一器皿里聚集了无数的小蚋,微小的分寸都在争相营营而动。
醉乡中有着太古的时代,长年乐享升平的日子。
尚且不知礼让之道,自然就不会有战争。
我曾经游历过那个地方,确实美好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它给了我一个度过世间的方向,向南游去酿造沧海的美酒。
蟠桃用来当作果核,钓鲸则用来做羹汤。
小醉可享五百年,醉得太深则三千年。
等到天地变幻,我再轻盈地回去耕作。
我耕种的不是稻谷,而是为了供养酒壶。
哀哉,那些狂妄的人,为什么不催促我前行。
你行走未必适宜远去,不妨在中山稍作停留。
中山有神仙的美酒,千日醉而不醒。
三十六次的醉酒,足以让你度过一生。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具有典雅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思考。
《醉中放言》创作于宋代,其社会背景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文人墨客常常聚集在一起,借酒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醉酒来表达对世俗纷争的反思与逃避。
《醉中放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醉酒中放言,展现了他对世间万物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开篇的“器集百蚋”,不仅仅是描绘一个场景,更是隐喻世间琐事纷扰,让人难以平静。接着,诗人向往一个理想的“醉乡”,那个充满太古神韵的地方,象征着人们渴望的和平与安宁。
诗中提到的“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表明了诗人对人类本性的思考,如果人们都能懂得谦让与和谐,那么就不会有战争的发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游历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而悠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的“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则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同时,诗中充满了对时间的感慨,醉酒五百年,太醉三千龄,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整首诗通过醉酒的状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令人深思。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醉酒的状态探讨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中提到的“揖让”主要指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三十六番醉”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