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27
摊破浣溪沙 其一 七夕
玉露泠泠夜可怜。
藕花香里月如烟。
一段离愁无着处,
抱琴眠。
便在眼前犹是梦,
不堪梦里更疑仙。
天上人间同怅望,
又今年。
在这可怜的夜晚,露水滴滴答答,清凉而迷人。
在藕花香气中,月光如烟般朦胧。
一段离愁无处寄托,只能抱着琴入眠。
眼前的情景犹如梦境,梦中更是令人怀疑是否身处仙境。
天上人间都在同样的怅惘中,转眼又是一年七夕。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之华,字惭愧,号恨水,江苏无锡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集中于对爱情、人生、社会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摊破浣溪沙 其一 七夕》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张恨水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绘,表达了对离愁别绪的深切感受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七夕作为中国的传统情人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寓意与情感色彩。
这首诗以七夕这个传统节日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首句“玉露泠泠夜可怜”通过描绘夜晚的露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悲怆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接下来“藕花香里月如烟”,则通过藕花的清香与月光的柔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
诗的中间部分“一段离愁无着处,抱琴眠”,直接点出离愁的主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琴上,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眼前的美景似乎是梦境般的存在,但诗人又不免怀疑这一切是否真实,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惆怅。
最后两句“天上人间同怅望,又今年”则将诗人的情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表达了一种普遍的、超越时空的思考。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人们都在同样的期盼与失落中度过七夕,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更加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而细腻,感情上真挚而深刻,展现了张恨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对现代情感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探讨了爱情的美好与离愁的苦楚,表达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对爱情的追忆和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月如烟”中“烟”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天上人间同怅望”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