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27
蜃楼幻灭,劫波沸处海桑红。
千年镜月迷蒙。恍觉浮生如梦,今古万缘空。
但闲吹玉管,静抚焦桐。
山深雾浓。倚翠竹,对西风。
未许魔炎魅火,燃炽胸中。
云端长啸,又还怕声彻广寒宫。
无限意,尽付秋鸿。
蜃楼幻影消逝,在波涛汹涌的地方海面泛红。
千年的明月在镜子中模糊不清。恍然觉得浮生如梦,今古万事皆为空。
我只是悠闲地吹奏玉管,静静地抚摸着焦桐。
山间雾气浓重,我倚靠在翠竹旁,面对西风。
不允许魔焰和魅火燃烧我炽热的胸怀。
在云端长声啸叫,却又担心声音传遍广寒宫。
所有的情感,都寄托于秋鸿之上。
作者介绍:熊盛元是当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常融入哲理思考,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当代社会,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通过自然与内心的关系,探讨人生的意义与情感的寄托。
《婆罗门引》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蜃楼的幻灭与海浪的汹涌,象征着人生中那些虚幻的追求和经历。诗人恍然觉得浮生如梦,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
而后,悠闲地吹奏玉管和静抚焦桐,则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浓雾的山中,倚靠翠竹,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着生活的本真。而“不许魔炎魅火,燃炽胸中”,则表现了对内心欲望的抵制,强调了清净与超脱。
最后的“云端长啸”,既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也暗含着对世俗的超然。诗人在此将情感寄托于秋鸿,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归属,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传递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蜃楼幻灭”所表现的意象是什么?
A. 现实的纷扰
B. 内心的宁静
C. 追求的虚无
D. 自然的美丽
“未许魔炎魅火,燃炽胸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欲望的追求
B. 对内心欲望的抵制
C. 对现实的逃避
D. 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秋鸿”象征着什么?
A. 对过往的怀念
B. 对理想的追求与归属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