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6:51
八六子·扫芳林
作者: 王沂孙 〔宋代〕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
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
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
宝钗虫散,绣屏鸾破,
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
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在芳林中扫落花,几度风雨,春天的鸟儿匆匆老去。
渐渐的细雨湿透衣裳,初生的嫩凉随扇子而来。
在晚窗前我自吟诗,心情沉沉,幽静的小径上寻芳。
昏暗的云霭中,青苔的香气透过净帘,
稀疏的竹影深深映在庭院里。
轻轻地淡去蛾眉,早晨的妆容懒得去打理,
宝钗虫散,绣屏鸾破,
那时暗水和云一起泛起酒香,空山留月伴我听琴。
想来如今,门前依旧有层层翠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沂孙,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王沂孙的词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细腻,常常融入生活的点滴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代,正值王沂孙创作的巅峰期。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八六子·扫芳林》是一首充满生动细腻描写的词作,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扫芳林”引入,直接展现了春天的主题,几番风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无常与短暂。接着,诗人用“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描绘出春雨的细腻与清新,衣物被细雨滋润,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
在描写的过程中,诗人展现出了一种沉静的心态,“晚窗自吟”传达出一种独处的安逸与自我反省的氛围。接下来的“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则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而雅致的空间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诗人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淡化,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懒散与随意,反映了对春日美好的留恋与无奈。
最后的“空山留月听琴”一联,意象独特,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音乐的热爱。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感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扫芳林”指的是什么?
A. 扫落花的林子
B. 春天的气息
C. 诗人的家园
D. 青苔的香气
“晨妆慵扫”描述的是谁的状态?
A. 诗人的妆容
B. 女子的妆容
C. 春天的景象
D. 竹子的影子
整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音乐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