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8:59
原文展示:
天开翠帟暮氛消,盘薰朱煤惜易飘。 月出南楼蟾桂长,笙来北里凤簧调。 巧蛛露湿千丝网,倦鹊波横一夕桥。 晒腹曝衣传故俗,阮庭布犊若为标。
白话文翻译:
天空展开翠绿的帷幕,暮色中的雾气消散,盘中的熏香如朱煤般易飘散。 月亮从南楼升起,蟾蜍与桂树的影子拉长,笙声从北里传来,凤凰的簧片调子悠扬。 巧妙的蜘蛛网被露水打湿,千丝万缕,疲惫的鹊鸟在波光中横渡一夜的桥梁。 晒肚皮、曝晒衣物是传承的古老习俗,阮家的庭院中,布犊似乎成了标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1007-1048),字大年,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七夕之夜的景象,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传统习俗,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诗人通过描绘七夕之夜的自然景色和传统习俗,表达了对节日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七夕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空、月亮、音乐和传统习俗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诗意的氛围。诗中“天开翠帟暮氛消”一句,以翠绿的帷幕比喻天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暮色的消散,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月出南楼蟾桂长”和“笙来北里凤簧调”两句,通过对月亮和音乐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巧蛛露湿千丝网”和“倦鹊波横一夕桥”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七夕的传说,将自然景色与传统习俗相结合,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七夕节的独特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七夕之夜的自然景色和传统习俗,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中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七夕节的独特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天开翠帟暮氛消”一句,翠帟比喻的是什么? A. 天空 B. 香烟 C. 月亮 D. 音乐
诗中“月出南楼蟾桂长”一句,蟾桂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音乐 C. 蜘蛛网 D. 鹊鸟
诗中“笙来北里凤簧调”一句,凤簧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音乐 C. 蜘蛛网 D. 鹊鸟
诗中“巧蛛露湿千丝网”一句,巧蛛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音乐 C. 蜘蛛网 D. 鹊鸟
诗中“倦鹊波横一夕桥”一句,倦鹊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音乐 C. 蜘蛛网 D. 鹊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