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听竹枝赠李侍御

《听竹枝赠李侍御》

时间: 2025-04-27 04:20:36

诗句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

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0:36

听竹枝赠李侍御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巴童巫女竹枝歌,
懊恼何人怨咽多。
暂听遣君犹怅望,
长闻教我复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巴东的童子和巫女唱着竹枝歌,心中怨恨的人究竟是谁呢?我暂时听了这歌,虽然感到怅然,但又想问你,长久地听下去,我该如何是好呢?

注释:

  • 巴童:指巴东地区的少年,巴东在今天的重庆一带。
  • 巫女:专门负责宗教活动的女性,多与神灵沟通。
  • 竹枝歌:一种流行的民间歌谣,通常乐曲轻快,歌词简单。
  • 懊恼:指心中不快或烦恼。
  • 怨咽:指怨恨或悲伤的声音。
  • 暂听:暂时听到。
  • 教我复如何:教我该怎么办。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巴童巫女”,反映了当时巴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巫女在古代多与神灵沟通,歌声则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关注民生,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与李侍御的交往期间,通过竹枝歌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巴东地区的民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描绘了童子与巫女在歌唱,营造了一种轻松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诗人以“怨咽”引入对情感的思索,表达了对人世间愁苦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发出了对未来的困惑与无奈,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种种困惑时的无助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巴童巫女竹枝歌”:描绘了巴东的民俗,展示了民歌的魅力。
    • 第二联:“懊恼何人怨咽多”:诗人反思,内心的怨恨究竟来自于谁,表达了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第三联:“暂听遣君犹怅望”:虽然暂时听到了这歌,但心中仍然感到惆怅,暗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把握的无奈。
    • 第四联:“长闻教我复如何”:长久地听下去,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种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结构严谨,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情感的表达如同人对待事物的思考,增添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巴童巫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情感的思索与无奈,反映了人世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巴童:象征青春与自由。
    • 巫女:代表神秘与不可知的力量。
    • 竹枝歌:象征民间文化与生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巴童巫女唱的是哪种歌?

    • A. 竹枝歌
    • B. 高山流水
    • C. 离骚
  2. 诗中“懊恼何人怨咽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愉悦
    • B. 无奈
    • C. 忧伤
  3. 诗人最后的问题是?

    • A. 你在何处?
    • B. 我该如何面对?
    • C. 何时再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听竹枝赠李侍御》相比,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注重于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色,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翠微山居八首 翠微山居八首 翠微山居八首 崇安道中 满庭芳·云暖萍漪 青玉案·当年万里龙沙路 柳梢青·卮言日出 新荷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箱儿里盛只 一网尽扫 靺鞈 生长 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十结尾的成语 稠杂 延袤 矢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包含请的词语有哪些 药石无功 四壁萧然 干字旁的字 消损白日 举国若狂 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