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0:55
四月三日恩旨宣放
圣德包无外,天恩许遂初。
颠危来道路,拜舞不阶除。
采药求身健,逃名愧术疏。
还山书细读,食蕨敢言余。
在四月三日,圣旨宣告放宽,
圣德包容万物,天恩初次赐予。
在颠沛流离的道路上,虽危难重重,
我依然在拜舞中不求阶级的去除。
我采药希望身体健康,
逃避名声却又为技艺的疏漏而感到羞愧。
我回到山中细细阅读书籍,
吃蕨菜时不敢多言余事。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明代士人对政治局势和个人修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圣德”、“天恩”可以联系到儒家思想中关于君主德治的理念,而“采药求身健”则与道家追求自然和健康的思想相呼应。
作者介绍:顾景星,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而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似乎在对国家的政治局势感到忧虑的同时,也在追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安宁,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的向往。
《四月三日恩旨宣放》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诗人在开篇就提到“恩旨宣放”,似乎是在感慨时局的变迁,以及国家对人民的恩惠。接着,通过“圣德包无外,天恩许遂初”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明君仁德的期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而在面对世事的颠沛流离时,诗人选择在“拜舞不阶除”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并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接下来的“采药求身健,逃名愧术疏”,则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健康和名利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安宁与身心的健康远比名声更为重要。
最后“还山书细读,食蕨敢言余”将诗人归隐山林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细读书籍、享受自然的生活,达到一种心灵的平和与满足。整首诗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的探索,体现了顾景星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对内心平静的渴望,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思想境界与人生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德”是指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
“食蕨敢言余”中的“食蕨”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