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6:06
早雁
杜牧 〔唐代〕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全诗翻译:
金色的河流在秋天的中段,仿佛是被敌人弦乐所撩动;
云外飞来的惊鸿,带着四散的哀鸣。
月光明亮的仙掌,孤独的影子悄然经过;
长门灯光昏暗,传来几声细微的响动。
你要知道,敌骑纷纷在外,
怎能让它们像春风一样随意返回?
不要厌倦潇湘的寂静之地,
水多的地方,菰米和莓苔随处可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胡骑”与“春风”均反映了唐代边疆的战争和不安定。杜牧以此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乱的忧虑。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绝句。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融入历史和时事,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早雁》创作于唐代边境不安的时期,杜牧目睹了国家动乱,心中充满忧虑。诗中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传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与自我情感的抒发。
《早雁》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诗的开头以“金河秋半虏弦开”展现出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景象,金色的河流和秋天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宁静的外表下潜藏的危险。随后,诗人描绘了“云外惊飞四散哀”的画面,暗示着战乱带来的不安与痛苦。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月光与孤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感,而“长门灯暗数声来”则反映了主人公在寂静中对外界局势的关注与忧虑。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胡骑的肆虐,表达了对边境动荡的深切关心。最后两句转而向内心倾诉,表现出对潇湘一带的向往,虽然人少却水多,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战争与和平的对立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动荡局势的忧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金河”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河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对“胡骑”的态度是?
A. 欢迎
B. 忽视
C. 担忧
D. 无所谓
“莫厌潇湘少人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战争
B. 热闹
C. 宁静
D. 富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牧的《早雁》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