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1:59
芳洲弥望总荒榛,此物偏沾雨露春。
海贾垂涎规互市,夷人嚼血赛媒神。
扶留叶嫩供汤使,大腹形同混伪真。
树下莓苔堪健倒,华堂何必锦为茵。
在芳草萋萋的洲上,尽是荒草,这种植物却偏偏在春天沐浴雨露。海上商人垂涎欲滴,争相在市场上交易,而夷人则嚼着它的果实,像是在赛神一般。嫩叶可以作汤料,大腹的形状看似混杂了真假。树下的苔藓可堪健倒,华丽的厅堂何必用锦绣来做地毯。
刘克庄,字梦阮,号旻舸,宋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今广东省。刘克庄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次林卿槟榔韵二首》是刘克庄对槟榔这一植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和外族文化的影响。槟榔在南方地区被广泛使用,成为贸易的一部分,诗中通过槟榔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这首诗通过对槟榔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观察。开头两句“芳洲弥望总荒榛,此物偏沾雨露春”,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荒草的存在,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状态的感慨。而后两句则转向人类社会,提到海贾和夷人的交易,显示了槟榔作为商品的价值,折射出当时的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
接下来的两句用“扶留叶嫩供汤使,大腹形同混伪真”来表达槟榔的多重用途,暗示了真与假的混杂,象征着社会中的复杂性。最后两句“树下莓苔堪健倒,华堂何必锦为茵”,则引发思考,强调了简朴与奢华之间的对比,质疑了过度追求华丽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在描写槟榔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
诗歌通过对槟榔的描写,探讨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物质追求与简朴生活之间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诗中提到的“海贾”指的是哪类人?
A. 农民
B. 商人
C. 学者
D. 官员
诗中对“华堂”的描述表达了什么态度?
A. 赞美
B. 质疑
C. 忽视
D. 否定
“扶留叶嫩供汤使”中“汤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食物
D. 一种药材
以上内容是对《次林卿槟榔韵二首》的全面解析,包括原文展示、白话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及相关作品推荐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