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2:50
高阳台 寄题扫叶楼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叶积庭深,楼空一渺,于今几度秋风。
芳草斜阳,难寻拥彗高踪。
芒鞋竹帚晨昏课,想俳佪频绕芳丛。
似闲愁扫去还来,未许雍容。
凄凉东海红桑老,算未秋摇落,已倒梧桐。
诗恐惊人,丹青寄慨情浓。
谢家春草池塘梦,园半亩分付奚童。
客径迟开,一任云封。
诗中描绘了在秋风萧瑟的时节,叶子在庭院深处堆积,楼阁显得空旷而渺小,经历了多少个秋天的变迁。斜阳下,芳草如茵,却难以找到那曾经的清高足迹。晨昏之间,身穿芒鞋,手持竹扫帚,想起那频繁徘徊于花丛中的身影,似乎闲愁扫去又重新来临,难以保持那份优雅。东海的红桑树已然衰老,尽管还未到秋天,却已见到梧桐树的凋落。诗歌或许会让人惊讶,浓厚的情感寄托在画卷之中。谢家的春草池塘也只是梦中的幻影,这片小园子就交给奚童去照看。客人的小径迟迟未开,任凭云雾缭绕。
杨玉衔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文人辈出的时代,作品风格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叶落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
《高阳台 寄题扫叶楼》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怀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即以“叶积庭深”引入,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通过“楼空一渺”来表现环境的空旷与诗人的渺小感。整个诗篇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伤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
诗中的“芳草斜阳”与“芒鞋竹帚”相结合,形成了对比,既表现出诗人对往昔悠闲生活的向往,又隐含着现实中的无奈与烦恼。尤其是“似闲愁扫去还来”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反复,愁绪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凄凉东海红桑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象征着生命的衰老与无常。最后几句“谢家春草池塘梦”,则是对美好往昔的追忆,虽然现实中已难再现,但仍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思,情感基调哀伤而又含蓄,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向往。
诗中“叶积庭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似闲愁扫去还来”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谢家春草池塘”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