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8:32
高阳台 浮东郊废园池荷
作者: 陈洵 〔清代〕
耕壁平烟,遗簪断浦,何年占此幽深。
鱼鸟亲人,扁舟一往难寻。
红衣画里烟波隐,甚灌园心事如今。
最无聊游子年年,凄动骚吟。
风裳水佩知无数,问江湖满眼,何似山林。
故国天涯,相携却怕登临。
斜阳正在花开处,镇销凝淡粉黄金。
惹闲愁春去方生,秋到争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烟雾笼罩的荒园,诗人在这里追忆往昔。曾经的美好似乎已被岁月冲淡,鱼鸟的亲密关系让人怀念,然而扁舟一去不复返。红衣女子的身影在烟波中隐约可见,心中的忧愁却愈加明显。游子年年在此徘徊,诗意满怀却又无以倾诉。风中穿着水佩的衣裳,仿佛在问江湖的景象,怎能比得上山林的安宁。故乡遥远,即便相携同行,也难免心中忐忑。斜阳下花儿正开,淡淡的粉色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春去秋来,心中的烦恼依然存在。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其诗风清新,富有情感,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洵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中,可能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故乡思念的深切体悟。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这首《高阳台 浮东郊废园池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耕壁平烟”引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乡村画面,似乎在勾勒出一段美好的往事。然而,随着“遗簪断浦”的出现,诗人开始意识到,这些美好的细节已经不复存在,带来的是一种深深的怀念与惆怅。
接下来的描写“鱼鸟亲人,扁舟一往难寻”,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仿佛诗人正独自一人在这个曾经热闹的地方,寻觅失去的亲情与友情。尤其是“红衣画里烟波隐”,将一种朦胧的美感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突显了他内心的复杂与纠结。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如“故国天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而“斜阳正在花开处”则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春去秋来,诗人感到无奈与忧伤,仿佛生命的轮回不断在提醒他曾经的美好已不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往昔的追忆,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风裳水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而“斜阳正在花开处”则通过比喻将时间与生命的脆弱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游子在时光流逝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耕壁平烟”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乡村
C) 繁华的街道
D) 荒凉的沙漠
“红衣画里烟波隐”中,红衣代表什么?
A) 失去的爱情
B) 自然的美
C) 乡愁与怀念
D) 生命的希望
“故国天涯,相携却怕登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向往与恐惧
B) 对未来的希冀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通过月光与酒的意象表达了孤独与自我解脱的情感,而在陈洵的《高阳台》中,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