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9:01
行香子
妄认苦蕴。汩碍胸中。逐缘生分别匆匆。
好将万境,同摄心宫。泯迷踪,知诸相,体皆空。
照见空宗。有用真空。显心法动作明空。
昆仑顶上,趯弄虚空。这空空,无可触,遍含融。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内心烦恼的误认,认为自己被痛苦所困扰。身心受到种种外缘的干扰,匆匆忙忙地追逐纷繁复杂的事物。诗人理想中应将万物都纳入心中,最终达到一种迷失踪迹、对所有事物本质的觉知。若能透彻理解一切皆为空的道理,便可照见空灵的真理。通过这种空的理解,心灵的法则便会显现出明亮的空。当我站在昆仑山的顶峰,玩弄虚空,发现这虚空是无处不在的,无法触碰,却又无处不融。
刘志渊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元朝,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其诗歌风格多以禅宗哲理为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具有很强的修辞特色。
《行香子》写作于元代社会动乱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对空灵哲理的探索,反映了对内心世界的困惑与追寻,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这首《行香子》通过对“空”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体验。开头几句提到“妄认苦蕴”和“汩碍胸中”,直接点出了人们常常对痛苦的误解,认为外在的苦恼是内心真正的负担。接下来,诗人通过“逐缘生分别匆匆”,反映了现代人追逐名利、纷繁复杂的生活状态,仿佛在不断地追求,却始终未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提出了“好将万境,同摄心宫”的理想,呼唤人们能够将外在的纷扰纳入内心,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最终,诗人通过“泯迷踪,知诸相,体皆空”来引导读者领悟到一切事物的虚幻与空无,强调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空”。
整首词通过“照见空宗”和“显心法动作明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内心真空的追求,以及在高峰之上对虚空的把玩,象征着对生命本质的觉悟。诗中那种“无可触,遍含融”的空灵感,令人深思,也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空灵的理解,达到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外在事物的超越,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中提到的“苦蕴”指的是什么?
A. 外在事物
B. 内心的痛苦
C. 自然景象
D. 亲情
诗人希望将万境同摄心宫,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A. 忙碌
B. 和谐
C. 忘我
D. 追求名利
诗中“空”象征的是什么?
A. 实际存在
B. 内心的宁静
C. 物质财富
D. 外在纷扰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刘志渊的《行香子》更加注重内心的哲学思考和对空的理解,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人间情感的流露和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均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