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45
逍遥乐·春意渐归芳草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春意渐归芳草。故国佳人,千里信沈音杳。
雨润烟光,晚景澄明,极目危栏斜照。
梦当年少。对樽前上客邹枚,小鬟燕赵。
共舞雪歌尘,醉里谈笑。花色枝枝争好。
鬓丝年年渐老。如今遇风景,空瘦损向谁道。
东君幸赐与,天幕翠遮红绕。
休休,醉乡岐路,华胥蓬岛。
春天的气息渐渐回归,芳草复苏。故乡的佳人,千里之外音信全无,音信沉寂。
雨水滋润了烟雾缭绕的景色,傍晚的景色清澈明亮,极目远望,栏杆旁的夕阳斜照。
梦中回想年轻的时光,面对酒杯前的客人邹枚,还有那小姑娘燕赵。
我们共舞在雪中,歌唱着尘世的烦恼,醉酒中畅谈欢笑。花枝争相竞艳,
可我的鬓发却年年渐老。如今遇见这美丽的风景,我只能对谁诉说内心的衰约。
东风恩赐的景致,天幕翠绿围绕着红花。
停一停,醉乡的岔路,华胥的蓬岛。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黄庭坚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逍遥乐·春意渐归芳草》是黄庭坚的一首抒情诗,蕴含了丰富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全诗通过春天的回归,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往昔青春的深切怀念。开头的“春意渐归芳草”,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不禁想到远方的佳人,表现了对故土的强烈思念。
接下来的“雨润烟光,晚景澄明”,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美景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华渐逝,诗人自觉鬓发渐老,心中却对年轻时的梦想和欢乐充满留恋。诗中“如今遇风景,空瘦损向谁道”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愈发显得孤独。
最后,诗人提到“华胥蓬岛”,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象征着一种逃离现实的美好愿景。通过这首诗,黄庭坚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情感与生命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与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春意渐归”比喻春天的来临,赋予春天以生命;“花色枝枝争好”则通过拟人手法表现花的争艳,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故国佳人”指的是谁?
A. 诗人的爱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故乡女性
“鬓丝年年渐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珍惜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华胥蓬岛”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世界
C. 远方的故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庭坚的《逍遥乐》更强调对故乡的怀念与对青春的追忆,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这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情感侧重点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