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时间: 2025-07-27 21:55:15

诗句

天子文明浚哲,今年不次用人。

九原埋此佳士,百草无情自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55:15

原文展示

天子文明浚哲,今年不次用人。
九原埋此佳士,百草无情自春。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明智和贤德,年年都在选拔人才。今年的选拔更是没有次序。埋藏在九原的优秀士人,尽管百草无情,春天依然会来临。

注释

  • 天子:指皇帝,古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 文明:指明智和有文化的统治。
  • 浚哲:浚,深入;哲,聪明。形容皇帝不仅明智而且有深刻的见解。
  • 九原:指埋葬英才的地方,象征未被重用的优秀人才。
  • 佳士:优秀的人才。
  • 百草无情:比喻自然界冷酷无情,草木生长依然。

典故解析

“九原”出自《左传》,原本指的是埋葬的地点,引申为优秀人才未被重用的遗憾。“百草无情”则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对比,强调优秀人才的埋没与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送别友人仲天贶时所作,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在当时,社会动荡,人才难以被重用,诗中生动体现了这一社会现象。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中前两句提到“天子文明浚哲”,揭示了对统治者选人用人的关注,反映出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后两句则通过“九原埋此佳士”和“百草无情自春”的对比,展现了对人才的惋惜与自然的无情。诗人在感慨优秀人才未能被重用的同时,暗示了即便在严酷的环境中,春天仍会来临,这也是对未来的期盼。整体而言,诗的情感基调在无奈中透出一丝希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子文明浚哲:皇帝明智而有文化,说明他有能力选拔人才。
  2. 今年不次用人:今年的人才选拔没有遵循常规次序,暗示繁杂和混乱。
  3. 九原埋此佳士:埋藏在九原的优秀人才,象征着被埋没的才华。
  4. 百草无情自春:在无情的自然环境中,春天依旧来临,寓意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使用“九原”隐喻人才的埋没,具有深刻的含义。
  • 对比:通过“百草无情”和“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人才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和对未来的希望,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展现了其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子:象征权力与统治。
  • 佳士:代表优秀人才,承载着对社会的期待。
  • 百草:象征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循环。
  • :象征希望与新生,尽管处于逆境,依然代表复苏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子”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皇帝
    • C. 学者
  2. “九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埋没的人才
    • C. 战争
  3. 诗中提到“百草无情自春”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 C. 对政治的批判

答案

  1. B. 皇帝
  2. B. 埋没的人才
  3. B. 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对人生与友情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但黄庭坚更为细腻,情感更显深沉,而苏轼则在豪放中展现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旅次盩厔过韩士别业 送高三之桂林 观猎 静法师东斋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寄是正字 留别郭八 梁苑 题僧房双桐 击磐老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掘穴 赶浪头 走字旁的字 萧然物外 食不念饱 战战慄慄 王字旁的字 朱雀牖 泰厉 阜字旁的字 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狂飙 应运而生 麥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破甑不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