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其二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06:37:40

诗句

琴心非佛亦非仙,座下弦歌万二千。

一瓣香中谁会得,要须灵刹散花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7:40

原文展示:

琴心非佛亦非仙,座下弦歌万二千。一瓣香中谁会得,要须灵刹散花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宗教的思考。琴心既不是佛教的境界,也不是神仙的悠然,座下的琴声和歌声已经演奏了万二千曲目。在一瓣香中,究竟谁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呢?这需要在灵刹(灵性的庙宇)中散花,才能得到天上的启示。

注释:

  • 琴心:指的是弹琴的心境,寓意对音乐的理解与追求。
  • 非佛亦非仙:表示琴心的境界并不属于佛教或道教的境地,强调一种独立的艺术追求。
  • 座下弦歌万二千:形容所演奏的曲目数量之多,展示了音乐的丰富性。
  • 一瓣香中:指的是香火,常与宗教仪式相关,象征着对灵性的追求。
  • 谁会得:询问谁能够领悟其中的真正意义。
  • 灵刹散花天:指在灵性的庙宇中散发花香,象征着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常常蕴含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琴音与宗教的结合,表达了对音乐与灵性融合的思考,展现了士人对心灵寄托与艺术追求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琴心”与“香火”的对比,探讨了音乐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诗人以“琴心非佛亦非仙”开篇,表明自己的艺术境界不受传统宗教的束缚,展现出独立于世俗之上的音乐追求。接着,诗人以“座下弦歌万二千”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似乎在暗示音乐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体验。

最后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在一瓣香火中,谁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的奥义?这需要在灵刹中散发花香,象征着灵性与艺术的结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音乐与宗教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琴心非佛亦非仙:阐明了音乐的独特性,强调其不属于任何传统宗教的范畴。
  2. 座下弦歌万二千:展示了丰富的音乐作品,暗示音乐的广泛与深刻。
  3. 一瓣香中谁会得:发出疑问,反映对音乐内涵的探寻。
  4. 要须灵刹散花天:暗示领悟音乐的真谛需要灵性与自然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琴心”比喻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问句:通过提问激发读者的思考,使主题更加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音乐与灵性的思考,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深刻性,暗示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心:象征艺术与情感的结合。
  • 香火:代表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
  • 灵刹:象征灵性的庙宇,体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琴心”指的是什么? A. 琴的声音
    B. 弹琴的心境
    C. 佛教的教义
    答案:B

  2. “一瓣香中谁会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领悟的渴望
    C. 对宗教的怀疑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灵刹”代表什么? A. 普通庙宇
    B. 灵性的庙宇
    C. 音乐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陈克的诗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探讨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陈克更侧重于音乐的内涵与灵性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加突出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奔放。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与创作》

相关查询

倦寻芳 春阴 倦寻芳 倦寻芳 和彊师韵 倦寻芳 偕俭才、湘渔游湖上竹素园 倦寻芳 春日偕铁士湘、渔子健泛高士湖 倦寻芳·有寄,用梦窗赠老妓李怜韵 倦寻芳 千山词聚,拈此调与诸侣同赋 倦寻芳 庚午上巳前一日西沽看桃花,分得“照” 倦寻芳慢 倦寻芳·过废园见牡丹盛开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含牙戴角 弓字旁的字 排字 采及葑菲 示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兢危 累累 将水洗水 恶人先告状 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包含九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水色 琼台玉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