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倦寻芳慢

《倦寻芳慢》

时间: 2025-05-10 10:33:28

诗句

淡烟罨柳,微雨催花,深院春早。

燕子飞来,帘卷昼长人悄。

沈水熏炉香渐减,远山眉黛愁难扫。

怕黄昏,便黄昏时节,也难挨到。

盼暝色、高楼初上,铜楼无声,银烛低照。

满架蔷薇,还倚月儿低袅。

曲枕频移眠不稳,罗衾乍展寒犹峭。

甚今宵,数残更,梦儿偏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3:28

原文展示

倦寻芳慢
作者: 孙鼎臣 〔清代〕

淡烟罨柳,微雨催花,深院春早。
燕子飞来,帘卷昼长人悄。
沈水熏炉香渐减,远山眉黛愁难扫。
怕黄昏,便黄昏时节,也难挨到。
盼暝色高楼初上,铜楼无声,银烛低照。
满架蔷薇,还倚月儿低袅。
曲枕频移眠不稳,罗衾乍展寒犹峭。
甚今宵,数残更,梦儿偏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柳树,微雨催促着花儿的绽放,深院中春天来得早了。燕子飞回,帘子卷起,白天长了,人显得寂静。香炉中的香气渐渐减弱,远山如黛,愁苦难以消散。害怕黄昏的到来,黄昏时节也难以忍受。希望夜色降临,高楼初上,铜制的楼阁无声无息,银烛微微照亮。满架的蔷薇,依旧倚靠着低垂的月儿。床头频频调整枕头,难以安稳入睡,轻薄的被子刚刚展开,仍然感到寒冷刺骨。今晚,时光已过,梦却偏偏很少。

注释

  • 淡烟罨柳:淡淡的烟雾笼罩了柳树。
  • 微雨催花:细雨促使花儿开放。
  • 深院春早:深院里春天来得很早。
  • 沈水熏炉香渐减:香炉中的香气逐渐减弱。
  • 远山眉黛:远山如黛,形似愁眉。
  • 怕黄昏:害怕黄昏的到来。
  • 铜楼无声,银烛低照:铜制楼阁静默,银烛微光照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鼎臣是清代的一位词人,其作品多描写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风格细腻而婉约。他的词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天,正值花开柳绿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孤独情感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细腻氛围。

诗歌鉴赏

《倦寻芳慢》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诗人内心的愁苦。首句“淡烟罨柳,微雨催花”以自然景象引入,既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接下来的“沈水熏炉香渐减”一语,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淡化,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词中反复提到的黄昏和夜色,象征着一种对孤独与愁苦的深切体验。尤其在“盼暝色高楼初上”中,诗人渴望夜色的降临,却又因为孤独而感到无奈。这种情感在“曲枕频移眠不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法安然入睡的状态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忧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孤独的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淡烟罨柳,微雨催花,深院春早。”: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柔和的氛围。
    • “燕子飞来,帘卷昼长人悄。”:燕子的归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帘子卷起,白昼变长,表达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沈水熏炉香渐减,远山眉黛愁难扫。”:香气的减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远山如眉的愁苦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恼。
    • “怕黄昏,便黄昏时节,也难挨到。”:诗人对黄昏的恐惧,暗示着对孤独的无奈。
    • “盼暝色高楼初上,铜楼无声,银烛低照。”:期待夜色的降临,却又感到无声的孤寂。
    • “满架蔷薇,还倚月儿低袅。”:蔷薇的美丽与月光的柔和形成对比,暗示着孤独的美感。
    • “曲枕频移眠不稳,罗衾乍展寒犹峭。”:难以入睡的状态表现了内心的烦乱与不安。
    • “甚今宵,数残更,梦儿偏少。”:时间的流逝与梦境的稀少,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山眉黛”,将山比作眉毛,形象生动。
    • 拟人:如“银烛低照”,赋予烛光以生命,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丽与人内心的孤独展开,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内心感情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 淡烟:象征着朦胧与柔美,表示春天的温柔气息。
  • :象征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归来与希望。
  • 香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淡化。
  • 黄昏:象征孤独与无奈。
  • 蔷薇:象征美丽与柔情,却又暗含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淡烟罨柳”的意思是: A. 烟雾弥漫
    B. 柳树被烟雾笼罩
    C. 柳树在烟雾中摇曳
    D. 柳树失去了烟雾

  2. 诗中提到的“盼暝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安宁
    B. 孤独
    C. 夜色的降临
    D. 春天的到来

  3. 诗中“香渐减”的意象象征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快乐的减少
    C. 孤独的增加
    D. 春天的结束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与孙鼎臣的作品相比,李清照的词更具女性视角,表达的情感更为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孙鼎臣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与表达》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鸳鸯 小雅·桑扈 小雅·裳裳者华 瞻彼洛矣 小雅·大田 小雅·甫田 小雅·信南山 小雅·楚茨 小雅·鼓钟 小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虚邑 黍字旁的字 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耕水耨 当断不断 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赴死如归 云容月貌 包含猝的词语有哪些 污种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欠字旁的字 假虚脾 谷字旁的字 包含描的成语 经纶济世 不共戴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