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26
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令一日赋山火诗云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
思轧不属,白从旁缀其下句,
令惭止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
白从令观涨,有女子溺死江上,
令赋诗云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
令复苦吟,白辄应声继之举袖露条脱,
招我饭胡麻。见二老堂诗话。
火焰随着红日而去,烟雾追逐着暮云飞散。
有一天我写了一首关于山火的诗,提到野火烧过山后,人们归去,却不再回头看那火焰。
我思绪万千,旁边有人接下我的句子,
让我感到惭愧的是,绿鬓随波而散,红颜也随着浪潮而逝。
为何会遇见伍相,想必是应景的秋天。
我看见水上涨,有位女子在江边溺亡,
我写下诗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儿在她的眉上窥视,鱼儿在她口旁玩耍。
我再次苦吟,白又应声接着说,
我举袖露出手指,招呼我吃胡麻。 见于二老堂的诗话。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风奔放,豪放不羁,常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对自然的观察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李白的《句》在形式上以简洁的句子和生动的描绘构成,通过火焰、烟雾与江水的流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诗歌开头的“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塑造了一种动感的画面,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引入了野火与人归的意象,借此表达对人情冷暖及归宿感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李白通过“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将个人的惆怅与美好年华的逝去结合起来,表现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随后提到的女子溺亡,暗示了人生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常,而“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悲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李白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带给读者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生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青春的易逝与人生的无常,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二八”指的是多大的女子?
A. 十岁
B. 十六、十七岁
C. 二十岁
D. 三十岁
诗中“焰随红日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生气
D. 厌倦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有所不同,李白注重个体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两者都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