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09
作者: 沙曾达 〔近代〕
北枕江山势不平,万千气象拥连城。
门高远望天低水,岸影波光认孰清。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江山景象,地势起伏不平,千姿百态的气象环绕着这座城市。从高处望去,门前的景色显得遥远而朦胧,天水相接,岸边的倒影在波光中,难以分辨哪一处更为清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江山”二字常用来描绘国家的山河之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沙曾达,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民国时期。他的诗风严谨,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澄江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城市生活的和谐共存。诗人以“北枕江山势不平”开篇,展现了地理的雄伟与气势。万千气象的拥抱,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生活的映衬,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接着,诗人以“门高远望”引导读者将视角升高,寻找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岸影波光认孰清”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的复杂与人心的迷惘,让人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何者是真正的清澈。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复杂世界中对真理的追求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北枕”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地理位置?
“岸影波光认孰清”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沙曾达的《澄江门》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沙曾达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