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9:30
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眇眇云间扇,荫此九月暑。
上有垂房子,下绕绛刺御。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
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
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
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诛彭勋可策,推毂勇宜贾。
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
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
蛰雷殷脐肾,藜藿腐亭午。书灯看膏尽,钲漏历历数。
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眦努。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
柰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
乃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月光照在无枝的树林里,夜晚的建筑高耸入云。云间轻轻摇曳的扇子,给这九月的炎热带来一丝阴凉。
房屋上悬挂着垂下的房子,周围环绕着红色的植物。风欺负着紫凤的卵,雨则遮暗了苍龙的乳。
撕裂的槟榔掉落在地,果皮还可以自己煮。北方的客人初来乍到,劝他食用槟榔的习俗却难以阻挡。
中空的肠胃害怕泄气,开始嚼的时候可能会半吐。吸取口水得到一丝甘甜,咬下去却又苦涩无比。
面目显得太严肃冷酷,滋味绝对没有妩媚的感觉。诛杀彭勋是可以用来策马的,推车的勇将自然应该贩卖。
瘴气使人顽固,时机来临时也有补救。药品储备固然可以如此,果实的收成又岂能全靠它。
老师没有丰盛的膏梁,结果肚子像破鼓一样。一天吃了超过一粒,肠胃便遭受侮辱。
如雷的疼痛在脐肾间,藜藿腐烂在亭子下。灯下看书眼睛疲惫,漏水的钟声一声声数着。
年老的眼睛害怕少睡,竟使得眼眶红肿。渴望梅林的口水,饥饿思念黄独的身影。
怎么在农经中,收获这般困扰的旅行。牛舌不饷人,一斛又肯多给。
这才知道见识的偏狭,只能用恶语来回应。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情怀,也有细腻的情感,常涉及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食槟榔》创作于苏轼流亡生活时期,借槟榔这一物象表现生活的无奈与矛盾,表达了对食物、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繁华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食槟榔》通过槟榔这一独特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习俗的批判。诗中描绘了槟榔的生长环境与特性,细致入微,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阳光下的炽热与阴凉。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槟榔带来的甜蜜与苦涩,反映了生活的复杂性。
诗中描写的北客初来乍到,面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与不适,隐喻了人们在面对新环境时的矛盾心理。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饮食文化的思考,既表现了对槟榔的好奇,又揭示了其对身体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全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生动,运用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最后,诗人通过对饮食的反思,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人性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槟榔这一元素,表现了对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揭示了人们在饮食习惯中面临的困扰与无奈,表达了对于生命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北客”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人?
诗中“日啖过一粒”意指?
诗中提到的“瘴风”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