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1:46
卜幽命词客,冠盖至如麇。
白云澹萧晨,黄花媚新酝。
洒翰湖山清,开樽鱼鸟近。
零露偃池荷,凄风携篱槿。
径回片桥出,林瞑寒城隐。
临流濯长缨,飘然袪尘坌。
我请来隐士作词,文人雅士如同麇鹿般前来。
白云在清晨显得淡然,黄花在新酝酿的阳光下绽放娇艳。
我在湖山间洒下笔墨,酒樽旁鱼鸟游弋相近。
露水轻轻洒落在池塘的荷叶上,凄冷的风带着篱笆旁的木槿飘过。
小径迂回出片段的桥,树林间隐约可见寒冷的城镇。
我在水边洗净长缨,轻飘飘地去除尘世的烦恼。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代中期,才华横溢,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九月重阳节前后,时节正值秋高气爽,适合游乐和品酒,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聚会的期盼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时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田园间的悠闲聚会场景。开头两句写来宾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与相聚的乐趣。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美丽:白云、黄花、湖山、鱼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特别是“零露偃池荷,凄风携篱槿”,生动表述了秋风中自然的气息,带有一丝凄凉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淡忧伤。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濯长缨”这一动作,象征性地表达了洗净尘世烦恼的愿望,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珍视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本诗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攀龙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洒翰湖山清”中“翰”指的是什么?
A. 笔墨
B. 酒樽
C. 诗词
“凄风携篱槿”中的“篱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攀龙的这首诗更注重人际关系与自然的融合,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