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7:06
游华山云际寺(一作游少华山甘露寺)
作者:张乔 〔唐代〕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
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
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
这座华山上的寺庙位于高峰之上,深秋时节各色景致尽归于此。
土地延绵与秦地相连,河流将它与晋地的山峦隔开。
傍晚时分,树上的蝉声相互应和,清凉的天空中大雁一同飞翔。
我恳切地记住了这岩石的景象,只担心再来也会稀少。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感慨及对未来重游的期待与忧虑。
作者介绍:张乔,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物,常透过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张乔游览少华山,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秋天的萧瑟,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以华山云际寺为背景,描绘了深秋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气息,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境地。诗中“高秋众景归”一句,传达出现实与理想结合的美感,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接下来的“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则是对地理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地理的敏锐观察。随着“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的描写,诗人的情感逐渐升华,融入了对大自然和谐的赞美。
最后一句“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表达了诗人对重游此地的期待与忧虑,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诗歌的深刻与优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张乔
C. 李白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高秋”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殷勤记岩石”中“殷勤”意思是:
A. 急切
B. 恳切
C. 疲惫
D.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孤独与宁静的内心感受;而张乔的诗则在描写中融入了对未来的思考,情感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