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5:53
南越归人梦海楼,
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
当取戈船万户侯。
南越的归人梦见了海楼,
广陵的新月映照着海亭的秋色。
赠予的宝刀让我常常想念,
我希望能获得戈船和万户侯的荣光。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白,号渔洋,唐代著名诗人,以五律和七律见长,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王昌龄的诗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关怀,尤其擅长边塞诗和咏史诗。
此诗创作于王昌龄与陶副使分别之际,陶副使即将返回南海,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愿。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对理想与荣华的向往。
《别陶副使归南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王昌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憧憬。诗的开头描绘了南越归人的梦境,梦中的“海楼”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美好的愿景。接下来,诗人用“广陵新月”来映衬海亭的秋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暗示着友人的归乡之路上将会有美好的未来。
“宝刀留赠长相忆”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宝刀不仅是物质的赠礼,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人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与难忘。而最后一句“当取戈船万户侯”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与荣华,这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理想和权力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送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体现了王昌龄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王昌龄的《别陶副使归南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诗中,“宝刀”象征着:
“广陵新月海亭秋”这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王昌龄与李白的送别诗都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王昌龄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未来的祝愿,而李白则往往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