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6:21
殿前曲二首
作者: 王昌龄
贵人妆梳殿前催,
香风吹入殿后来。
仗引笙歌大宛马,
白莲花发照池台。
胡部笙歌西殿头,
梨园弟子和凉州。
新声一段高楼月,
圣主千秋乐未休。
全诗翻译:
殿前的贵人正在急忙梳妆,香风随之飘入殿中。马车前引导着笙歌,来自大宛的骏马在奔驰,白莲花盛开,照耀着池台。西殿头传来胡人的笙歌,梨园的弟子们正在唱和凉州的曲调。一段新声在高楼之上响起,圣主的千秋乐曲依然没有停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长安,因其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征人情感而知名。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殿前曲》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华丽的宫廷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贵。
王昌龄的《殿前曲二首》展现了华丽的宫廷风光和音乐文化。诗中以“贵人妆梳”开头,描绘了贵族妇女的梳妆情景,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紧接着,香风的描写不仅增加了感官的层次感,也象征着贵族生活的奢华。诗中的“仗引笙歌”让人联想到热烈的宴会场面,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盛世繁华的赞美。
接着,诗中提到的“大宛马”和“白莲花发”则将目光拉向了远方的异域风情,表现出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息。而“胡部笙歌”和“梨园弟子”则进一步展现了音乐在宫廷生活中的重要性,显示出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
整首诗情感丰富,节奏明快,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宫廷场景,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诗的结尾“圣主千秋乐未休”,不仅传达了对皇权的祝福,也隐含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繁荣盛世的赞美,通过描绘华丽的宫廷生活和音乐文化,表达了对国家和谐与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个诗歌丰富而和谐的画面,展现了唐代的繁荣盛世。
诗词测试:
《殿前曲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昌龄
C) 杜甫
诗中提到“大宛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著名的良马
诗中“香风”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美好与奢华
C) 战争
“梨园弟子”指的是哪类人?
A) 武将
B) 艺人、演员
C) 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殿前曲》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描绘了不同的主题。前者着重描绘华丽的宫廷生活与音乐,表现出盛世的繁荣;而后者则侧重于送别的愁苦,体现了士人的豪情与感伤。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王昌龄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