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9:28
漕司檄劝稼望见资州忆王褒李鼎祚
作者:度正 〔宋代〕
文王既没易中没,孔子重明汉又衰。
可惜李生真力学,但求象数不求词。
秦接衰周汉接秦,汉儒议论尽真醇。
如何独著贤臣颂,直使波流到圣臣。
这首诗的意思是:文王已经去世,周朝的兴盛也随之消逝;孔子重视的明理之道在汉代也变得衰弱。可惜李生(李鼎祚)真正用功于学问,但他只追求数字和形式,并不重视文字之美。秦朝的衰落接替了周朝,而汉朝又接替了秦朝,汉代的儒家学者所论之道,尽是淳朴真实的思想。为何单独赞颂那些贤良之臣,却让他们的光辉直达圣人之上呢?
作者介绍:度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关注社会与人文,风格严谨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思潮变动之际,学术界对传统儒学的讨论热烈,诗人试图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当时士人学风的忧虑及对贤臣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对学术和政治的深度思考。诗中提到的文王、孔子以及李生,象征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思想。文王的智慧与德治,孔子的仁义之道,李生的学问追求,构成了一个文化传承与变革的链条。
诗人对李生的批评,实则是对当时士人学风的质疑,强调了在追求学问时应兼顾语言的美感与思想的深度。后两句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秦朝的衰落与汉朝的兴起,暗示着历史的不断循环,同时也体现了对贤臣的赞美与对圣人的向往。整首诗在语言上虽显沉重,但却饱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促使读者思考当时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贤臣的赞美,同时批评了当时学术界对实用知识的追求而忽视了文化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文王去世后,哪个朝代随之衰落?
李生只追求什么?
诗中提到的贤臣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漕司檄劝稼望见资州忆王褒李鼎祚》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而度正则通过历史的反思,强调了对贤良之臣的赞美。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