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35:57
诗词名称: 暮归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霜黄碧梧白鹤楼,
城上击拆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
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关舟楫,
北归秦川多鼓鞞。
年过半百不称意,
明日看云还杖藜。
霜降后,碧梧树黄叶飘落,白鹤楼高耸,城上有人击拆,乌鸦在啼叫。夜归的客子走进门,明月皎洁,谁家在捣练,阵阵寒风凄凉。南渡桂水,水面上舟楫往来,北归秦川,鼓声阵阵。年过半百,心中不如意,明日再看云彩,扶杖而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 《暮归》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动荡的安史之乱时期,他奔波于各地,虽身处乱世,但依然关心百姓疾苦,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暮归》描绘了一个秋冬交替的黄昏,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展现了归家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开头两句“霜黄碧梧白鹤楼,城上击拆复乌啼”,通过描绘霜降后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绪。随着夜色的降临,客子归家,月光皎洁,带来了一丝温暖,但随之而来的又是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南渡与北归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漂泊与不安,尤其是在“年过半百不称意”中,流露出深深的失落感和对未来的惆怅。最后一句“明日看云还杖藜”,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隐含着一种无奈与宿命的接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归家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在动荡岁月中对故乡和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霜黄碧梧”中的“霜”指的是什么季节?
“南渡桂水”中的“桂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年过半百”反映了作者的哪个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强调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与自然的和谐。杜甫的《暮归》在描绘景象时,带有浓厚的忧郁情感,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