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2:03
文章亦不尽,窦子才纵横。
非尔更苦节,何人符大名。
读书云阁观,问绢锦官城。
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
这篇文章的内容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窦子你才华横溢。
如果没有你这样的坚持和节操,谁能称得上大名?
我在书斋中读书观景,望着绢锦般的繁华官城。
我有浣花的竹子,写诗时只需一行字。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诗作多表达对民生的关心。
《送窦九归成都》写于杜甫与好友窦九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的感慨。杜甫在此时身处成都,生活条件优越,但内心仍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意在表达诗人与朋友窦九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展现了杜甫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文章亦不尽”表明了诗人的谦逊,尽管作品不完美,但他仍在努力追求文学的更高境界。接着提到窦九的才华,强调了他在生活中坚持的品格。杜甫在“读书云阁观”中描绘了自己读书的环境与心境,展现了他对文化的追求。最后一句“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期盼,暗示希望在竹林间留下诗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杜甫深邃的思考和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反映出杜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窦子”指的是谁?
“读书云阁观”中的“云阁”指什么?
诗人希望在什么地方写诗?
答案: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杜甫的《送窦九归成都》更注重对友谊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在诗中体现了对远行的感慨与对西域的向往。两者均展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