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6:24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在我的草堂里花朵稀少,现在我想要种植一些花,不论是绿李子还是黄梅子。
我在石笋街上走了一遭,最终还是回到了果园坊里去寻找果树。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提及果树与隐居生活,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作以现实主义著称,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此诗写于杜甫中年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动乱中流离失所,寄情于田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杜甫的《诣徐卿觅果栽》是一首反映其内心情感与生活状态的诗作。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贫乏,草堂中缺少鲜花,暗示着他生活的困窘与内心的孤独。诗人希望能种植一些果树,以此来改善生活的单调和乏味。接下来的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尽管他经过石笋街,仍然决定回到果园坊,显示出他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生命的渴望。这种回归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景象,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围绕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渴望展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杜甫的《诣徐卿觅果栽》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绿李与黄梅”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困苦
B. 生命的希望与选择
C. 社会的不公
诗人最终选择回到果园坊,是为了?
A. 寻找财富
B. 追求宁静的生活
C. 避免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