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黄花镇

《九日黄花镇》

时间: 2025-05-02 07:44:14

诗句

黄花遇九日,风雨不逢花。

水涌石梁断,溪吞山郭斜。

将军午宴客,欲醉忽闻笳。

困苦墩楼卒,经年谁见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4:14

原文展示:

九日黄花镇
黄花遇九日,风雨不逢花。
水涌石梁断,溪吞山郭斜。
将军午宴客,欲醉忽闻笳。
困苦墩楼卒,经年谁见家。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黄花盛开,但却没有遇到风雨的滋润。溪水涌动,石桥断裂,溪流吞没了山坡和城郭。将军在午宴招待客人,正想要醉倒时,忽然听见了笳声。困苦的士兵在高楼之上,经过一年多的战争,谁还见到过他们的家?

注释:

  • 黄花:指的是菊花,重阳节这天通常有赏菊的习俗。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风雨不逢:没有遇到风雨,暗示黄花的脆弱和孤独。
  • 水涌石梁断:水流急促,导致桥梁断裂,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将军午宴客:将军在午餐时招待宾客,表现出战争期间的奢华与无奈。
  • 欲醉忽闻笳:正想醉倒时却听到战争的号角声,暗示着战争的无情。
  • 困苦墩楼卒:指困在高楼上的士兵,象征着士兵的苦难与迷茫。
  • 经年谁见家:经过多年战斗,士兵们几乎没有人能回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字云鹤,号紫阳,生于明正德年间,卒年不详。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是明代重要的山水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战乱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切思考和对士兵困苦命运的同情。重阳节的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坚韧,但在战争的背景下,这种美好却显得格外孤独。

诗歌鉴赏:

《九日黄花镇》是一首充满悲凉情感的诗。诗的开头提到“黄花遇九日”,引出重阳节的主题。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聚,然而在这首诗中,黄花的盛开并没有得到自然的恩赐,反而与风雨无缘,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常。接下来的“水涌石梁断,溪吞山郭斜”,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社会动荡与不安的气息,河流的奔涌与桥梁的断裂,象征着人们生活的破碎与失落。

“将军午宴客,欲醉忽闻笳”,这一句表现出将军在战争中的奢华与无奈,宴席的欢愉与外界的战争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了士兵们的苦难与被遗忘。最后一句“困苦墩楼卒,经年谁见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士兵在高楼上困苦的景象,反映出他们的孤独与无助,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几乎没有人能再回到温暖的家中。

整首诗以简单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花遇九日:在重阳节这天,菊花开放,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2. 风雨不逢花:没有风雨滋润,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3. 水涌石梁断:溪水暴涨,导致桥梁断裂,象征着自然的强大与人力的无奈。
  4. 溪吞山郭斜:溪流浩荡,吞没山坡与城郭,反映出生活的动荡。
  5. 将军午宴客:将军在午宴上招待宾客,表现出战乱中的奢华。
  6. 欲醉忽闻笳:正想沉醉时却突然听到战争的号角,暗示战争的无情。
  7. 困苦墩楼卒:高楼上的士兵困苦不堪,象征着他们的无助与孤独。
  8. 经年谁见家:经过多年的战争,士兵们几乎没有机会回家。

修辞手法:

  • 对比:宴席的欢乐与战争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突。
  • 意象:菊花、水流、士兵等意象,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花的盛开与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苦难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们在动荡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长寿与坚韧,然而在战争中显得孤独。
  • :自然力量的象征,代表着生活的不稳定。
  • 将军:权力与奢华的象征,却也暗示着战争的无情。
  • 士兵:苦难与牺牲的象征,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花遇九日”中“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水涌石梁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生活的动荡
    • C. 人类的力量
    • D. 和平的希望
  3. “困苦墩楼卒”的“卒”指的是什么?

    • A. 农民
    • B. 士兵
    • C. 商人
    • D. 官员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生活的动荡
  3. B. 士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王士祯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重阳》王维:同样描绘重阳节,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更注重静谧的氛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通过思乡之情,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追和梅树君芦花原韵 其二 追和梅树君芦花原韵 其一 海舶夜望 落星石 驻跸山 春日杂感 其二 春日杂感 其一 同申仙居游安陵禅院赠月五上人 重修黄鹤楼成 雨宿白衣庵赠却尘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嘴上春风 卖傲 日字旁的字 姿色 嘉言善状 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冬的词语有哪些 铦达 单人旁的字 裘马声色 低羞笃速 马字旁的字 布笔 鬥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十字街口 矜名嫉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