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7:54
定应春到今日几,但觉耳边多醉人。已分馀生不如旧,却应佳句渐能新。悲来徒有萦心泪,情尽空惊满眼尘。到得锥无真我辈,一箪犹是作家贫。
今天春天已经到来几日了,但只觉耳边传来的都是醉人的声响。往日的生活已不如从前,却又感到佳句渐渐能写出新意。悲伤时只剩下心中泪水,情感尽了只惊觉满眼尘埃。等到我们无所依靠时,一箪食物依旧是作家生活的贫困。
李之仪,字元度,号白云,宋代词人,因其词风清丽、细腻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常常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中反映了这种情感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这首诗展现了李之仪对春天的感慨,开篇的“定应春到今日几”,不仅仅是对季节变换的感叹,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随着春天的到来,耳边传来的“醉人”声响,仿佛在提醒他生活的美好,但作者却感受到往昔的生活已不如以前,心中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惆怅。
诗中提到“已分馀生不如旧”,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失落。尽管佳句逐渐增多,创作的灵感在增加,但内心的悲伤依然存在。“悲来徒有萦心泪”,诗人虽有创作的冲动,内心却被悲伤淹没,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到深沉的痛苦。
最后两句“到得锥无真我辈,一箪犹是作家贫”,则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作家的现实。尽管有创作的热情,生活的困顿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诗人以“作家贫”自嘲,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
整首诗围绕着生活的无奈与内心的悲伤展开,表现了作者在美好与困苦之间的矛盾心理,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感。
本诗的作者是谁?
“已分馀生不如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满眼尘”象征着什么?
可以将李之仪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更感伤于个人生活的变迁,后者则是对国家、社会动荡的忧虑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