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42
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
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
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
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
去年在碧涧与师父一同相会,只有三两个人。
如今再来这里看到题壁,师父已化作前身(去世)。
芰荷的叶子迎接僧人夏天的到来,杨花在春天的俗世中飘荡。
我只好流下几行泪水,洒遍了塔中的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前身”是指对已故的师父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师父的追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代表作有《离骚》《琵琶行》等。元稹擅长写咏史、山水诗,风格清新俊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作者回到曾经与师父相聚的地方时写的,因师父已故,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师父的怀念以及对短暂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地表达了对已故师父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碧涧、芰叶、杨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哀伤的氛围。开头两句以“去年会”引入,展示了师生之间的亲密与温暖,而“今来见题壁”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一转而至的“师已是前身”,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浓厚的悲伤之情涌上心头。
后两句“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芰叶在夏日的水面上轻轻摇曳,杨花在春风中飘舞,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伤感。最后一句“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则是情感的释放,泪水化为对师父的追思,洒落在塔中,象征着对已故者的怀念与敬意。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元稹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怀念已故师父,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师”指的是谁?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芰叶迎僧夏”中“迎”字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