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时间: 2025-05-04 03:31:19

诗句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

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

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19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原文展示: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
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
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


白话文翻译:

我向西游览江西,站在河边感到怨恨无法携手离去。
千山重重叠叠,万水奔流如溪。
石头浅处难以逆流而上,藤蔓又长又险难以攀登。
谁来怜悯问路的人,年末时节我在这里迷失方向。


注释:

  • 游江西:指游历江西地区。
  • 临流:站在水边。
  • 恨解携:怨恨离别,无法相伴。
  • 千山叠成嶂:形容山层层叠叠,景色壮丽。
  • 万水泻为溪:形容水流奔涌而下,声势浩大。
  • 石浅流难溯:水浅石多,逆流而上很困难。
  • 藤长险易跻:藤蔓生长得长而险峻,攀登起来容易摔倒。
  • 问津者:询问渡口的人。
  • 岁晏:年末,指时间已晚。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惋惜、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迷惑,融入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号孟溪,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孟浩然正值壮年,因与友人别离而感伤,游历中对自然的深刻体验与对友谊的珍视交织在一起,留下了这首佳作。

诗歌鉴赏: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和对自然景色感悟的诗。开篇即描绘了作者游历的地理位置,表达了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中通过描写千山万水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心境的渺小。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在美丽的自然中迷失方向的无奈。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与感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诗人踏上前往江西的旅程,站在水边,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怨恨。
    2. “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描绘了江西的壮丽山河,千山重叠,万水奔流,情景壮观。
    3.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表达了游历中的困难,水流浅而石头多,逆流而上很难,藤蔓生长得长而险,攀爬困难。
    4. “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感叹问路的人无人怜悯,岁末时节,他在这迷路的状态中感到孤独。
  • 修辞手法: 这首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与对仗,如“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通过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诗中的意象如“石”、“藤”也体现了自然的真实与生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惋惜与对人生道路的思索,充满了哲理感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山水意象:诗中反复出现的山和水,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藤与石:藤蔓与石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山叠成嶂”中的“嶂”是什么意思? A. 平坦的地方
    B. 高耸的山峰
    C. 河流
    D. 草地

  2. 诗人“临流恨解携”中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作品相比,孟浩然的山水诗更注重对情感的直接表达,而王维则往往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哲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孟浩然相关的传记与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阮郎归(西湖摘杨梅作) 阮郎归 阮郎归 为李长源赋 阮郎归 窗前海棠谢,填此慰之 阮郎归 新柳 阮郎归 独木桥体 阮郎归 自洪还家 阮郎归 戏李子搢 阮郎归 阮郎归 杨彦明寿日筹堂之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姑置勿问 車字旁的字 包含蜃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自以为非 打牙打令 根结尾的成语 剧烈 艳诗 牙字旁的字 和乐且孺 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色 又字旁的字 蒙在鼓里 洮盥 凶饥妖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