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2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28:27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作者: 孟浩然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
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通过登高而获得的宽慰与情感的寄托。诗中提到,虽然身在旅途中,但通过弦歌的悠扬和山水的清新,能够感受到一丝宁静。草木因风而摇动,彩虹因雨而形成,诗人在此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最后,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敢与巴里的人同声相应,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
孟浩然,字浩然,号蒙庵,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襟江之畔,常与王维、李白等人交往。其诗风清新自然,喜欢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象,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此诗创作于孟浩然晚年时,与友人张明府共同登上鹿门山,借此机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
孟浩然的《和张明府登鹿门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其内容融合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诗的开头“忽示登高作”便道出了登高的偶然与难得,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能宽旅寓情”则传达了在旅途之中,登高所带来的心灵慰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弦歌既多暇”,不仅描绘了音乐的悠扬,更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山水思微清”则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仿佛在这清澈的山水之间,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接下来的意象“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体现了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神奇。
最后一句“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则是谦逊之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对自己才华的自省。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好。
整首诗围绕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宁静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登高的体验,诗人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诗中“忽示登高作”意为:
A. 偶然得机会登高作诗
B. 忽然感到高兴
C. 旅行中遇到高山
答案:A
“虹因雨气成”中的“虹”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彩虹
C. 一种乐器
答案:B
诗人对巴里和的态度是:
A. 自信满满
B. 谦逊
C. 轻视
答案:B
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都强调自然之美,但王维更多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而孟浩然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一种宽慰与抒发情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