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5:15
晨鸡
作者: 刘兼 〔唐代〕
朱冠金距綵毛身,
昧爽高声已报晨。
作瑞莫惭先贡楚,
擅场须信独推秦。
淮南也伴升仙犬,
函谷曾容借晓人。
此日卑栖随饮啄,
宰君驱我亦相驯。
这只雄鸡头戴红冠,身披金色的羽毛,在天刚亮时高声鸣叫,报晓即将来临。作为吉祥的象征,我并不觉得羞愧,毕竟我也是楚国的先贡之物。而在这场比试中,我自信能够独占鳌头,正如秦国的雄姿。淮南的地方也有伴随着升天的神犬,而函谷关的地方也曾容许借用我这报晓的角色。今天我在这卑微的地方生活,随意饮水啄食,宰相驱使我也只是习以为常。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尤其是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社会风气开放,诗人通过描写晨鸡的形象,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吉祥象征的赞美。
《晨鸡》这首诗以雄鸡为主角,赋予了其丰富的象征意义。诗中描绘了晨鸡的外貌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威严与美丽。通过对雄鸡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吉祥的向往。诗的开头“朱冠金距綵毛身”,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雄鸡的外貌,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晨鸡的鸣叫,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仿佛是对新一天的迎接。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提到自己作为吉祥物的地位,表现出一种自信和骄傲。诗中提到的“楚”和“秦”,不仅是地理上的指代,更是对历史文化的隐喻,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最后,诗人以“卑栖”和“宰君驱我”结尾,展现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接受,形成了从自豪到谦卑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晨鸡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接受。诗人以雄鸡为媒介,表达了对吉祥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朱冠”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明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态度是:
“昧爽”在诗中指的是:
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同样运用了雄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晨鸡》中的雄鸡形成对比,前者更显豪情壮志,而后者则更具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