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3:31
木芙蓉
作者: 刘兼 〔唐代〕
素灵失律诈风流,
强把芳菲半载偷。
是叶葳蕤霜照夜,
此花烂熳火烧秋。
谢莲色淡争堪种,
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
因何厚薄不相侔。
这首诗描绘了木芙蓉花的独特美丽与短暂生命,表达了诗人对花的感慨和对秋冬来临的无奈。诗中提到,花虽美丽却失去了生机,似乎是在风流中掩饰自己的脆弱,试图在短暂的生命中偷得芳华。诗人通过对比不同花卉的色彩和香气,探讨了美的标准与价值,最后感叹金风虽能肃清万物,却无法改变花的命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木芙蓉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
《木芙蓉》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诗的开头以“素灵失律诈风流”引入,体现了花的美丽与内心的无奈,似乎在告诉我们,外表的美丽往往掩盖了内心的脆弱。接下来的“强把芳菲半载偷”则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渴望,试图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更多的美好。
诗中“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展现了秋冬的景象,与花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生命的消逝与季节的变迁。后面的“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则引入了其他花卉,与木芙蓉形成对比,反映了不同美的标准。
结尾的“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更是引人深思,金风虽然能带走万物,但真正的美与价值却无法用外在的标准去衡量。这种对生命与美的思考,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的相对性,激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素灵”指的是什么?
“金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陶菊”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木芙蓉》与《白菊》,两者都涉及自然之美,但《白菊》更强调孤独与高洁,而《木芙蓉》则探讨生命的短暂与美的相对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