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41
原文展示:
送二郎君归长安
我儿辞去泪双流,蜀郡秦川两处愁。
红叶满山归故国,黄茅遍地住他州。
荷衣晓挂惭官吏,菱镜秋窥讶鬓髹。
好向云泉营旧隐,莫教庄叟畏牺牛。
白话文翻译:
我儿离去,眼泪双双流下,蜀地和秦川两处让我愁苦。
红叶满山,思乡之情愈加浓厚,黄茅遍地,居住在他乡的无奈。
清晨,衣裳挂在肩上,惭愧于官吏的身份;秋天,镜子里照见的鬓发,令人感到意外。
希望能回到云泉之处,过上隐居的生活,别让庄稼人畏惧牺牲牛的命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刘兼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常涉及离别、思乡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兼写给即将离开家乡的孩子,表达了对孩子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诗中反映了家庭的温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体现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送二郎君归长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开篇即以“我儿辞去泪双流”引入,表明了亲情的牵挂与离别的伤感。诗中通过对蜀郡和秦川两地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愁苦与思念。红叶和黄茅的意象,不仅营造出浓厚的秋意,更象征着离乡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中间的“荷衣晓挂惭官吏”一语,写出了对身份的自省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关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例如“红叶”象征思乡)、拟人(如“秋窥”让秋天具有了情感)、对仗(如“荷衣晓挂”与“菱镜秋窥”)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的情境,表达了对家庭、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担忧,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真挚与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郡”指哪个地方?
A. 四川
B. 陕西
C. 江苏
D. 河北
诗中“红叶”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思乡
C. 离愁
D. 以上皆是
“荷衣晓挂惭官吏”中的“荷衣”象征什么?
A. 轻便的衣物
B. 官吏的身份
C. 富贵的生活
D. 隐逸的理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送友人》中,王之涣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其表现更加直白,情感上略显豪放,而刘兼的《送二郎君归长安》则在细腻的情感上更为深刻,展现了对亲情与故乡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