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唤春愁/添声杨柳枝

《唤春愁/添声杨柳枝》

时间: 2025-04-26 03:44:32

诗句

天与多情不自由。

占风流。

云闲草远絮悠悠。

唤春愁。

试作小妆窥镜,淡蛾羞。

夕阳独倚水边楼。

认归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2

原文展示:

唤春愁/添声杨柳枝
作者: 贺铸 〔宋代〕

天与多情不自由。占风流。云闲草远絮悠悠。唤春愁。试作小妆窥镜,淡蛾羞。夕阳独倚水边楼。认归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情感,天与多情的人们都不自由,似乎都受到了风的影响。云彩悠闲,草地遥远,柳絮轻飘,唤醒了对春天的愁苦。试着打扮自己,偷看镜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羞涩。夕阳下独自倚靠在水边的楼台,认出那归来的船。

注释:

  • 多情:指对事物有深厚感情的人。
  • 占风流:意指占有风流的气息,描述春天的气息。
  • 云闲草远:云彩悠闲自在,草木茂盛而遥远。
  • 试作小妆:尝试画些淡妆。
  • 淡蛾羞:形容妆容淡雅,像蛾子一样羞涩。
  • 夕阳独倚水边楼:在夕阳下独自倚靠在水边的楼台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1052年-约1118年),字方回,号梅溪,江苏常州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擅长音乐和诗词,尤其以词闻名,风格婉约而又充满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贺铸在文学创作上逐渐成名之际。诗中所描绘的春天意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重视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内心的愁苦。开头几句以“天与多情不自由”为引,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与春天的美丽形成对比,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愁绪。接着,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极具画面感,云彩、草地、柳絮等意象交织在一起,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气息。然而,正是这些美丽的事物,却唤起了诗人的愁绪,显示了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时的内心复杂。最后几句,诗人以独自倚楼的姿态,显示出对归舟的期待与渴望,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美丽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与多情不自由:抒发了对自由的渴望,天与多情的人们都受制于某种情感或环境。
  2. 占风流:春天的气息弥漫,强调了自然的美。
  3. 云闲草远絮悠悠: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悠然,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4. 唤春愁:春天的美好却唤起了内心的愁苦,感情的矛盾。
  5. 试作小妆窥镜,淡蛾羞:表达了女性在春光中打扮的情景,带有一丝羞涩。
  6. 夕阳独倚水边楼:夕阳的意境,增添了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7. 认归舟:期待归来,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意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体现了词语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和个人的情感纠葛,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柳絮: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3.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闲草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颓废的状态
    • B. 宁静悠闲的春天
    • C. 暴风雨
  2. “试作小妆窥镜,淡蛾羞”中“淡蛾羞”指的是什么?
    • A. 大方
    • B. 羞涩
    • C. 勇敢
  3. 诗句“夕阳独倚水边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与思乡
    • B. 欢乐
    • C.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唤春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细腻的情感,但贺铸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一 草堂 点绛唇 鹧鸪天 其一 临江仙 其一 席上赠张建康 如梦令 雪中作 赠邑令章夏 题唐颓山风漪轩 浮天阁 其一 臞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天下大乱 信及豚鱼 见字旁的字 昭详 自字旁的字 湓濞 集义 作壁上观 败德辱行 麦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包含辘的词语有哪些 猯首 去芜存精 包含摩的词语有哪些 普通教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