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7:54
入陂子径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
人言个是陂子径。猿藤径里无居民,
陂子径里无行人。冷风萧萧日杲杲,
露湿半青半黄草。前日猿藤犹有猿,
今此一鸟亦不喧。树无红果草无蕊,
纵有猿鸟将何餐。两山如壁岸如削,
一径缘空劣容脚。溪声千仞撼林壑,
崖石欲崩人欲落。来日长峰径更长,
陂子径荒未是荒。蒋家三径未入手,
岭南三径先断肠。
下一座山岭,上一座山岭,
上面仿佛登上了天,下面却如同井底;
人们说这就是陂子径。
猿藤小径里没有人家,
陂子径上更是没有行人。
冷风萧萧,阳光明媚,
露水湿润了半青半黄的草地。
前几天猿藤上还有猿猴,
如今连一只鸟儿也不再喧闹。
树上没有红果,草中没有花蕊,
即便有猿猴和鸟儿,又能吃什么呢?
两山如同墙壁,岸边如同刀削,
小径在空旷处显得格外狭窄。
溪水的声音千仞之高,震撼着山林和沟壑,
崖石似乎要崩塌,我也快要跌落。
未来的长峰小径会更长,
陂子径荒凉并非真的荒凉。
蒋家三径我未曾走过,
岭南的三径却让我先断了肠。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属于“江西诗派”的代表。其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在游历陂子径时,感受到自然的荒凉与孤寂,结合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陂子径”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静谧而荒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山岭、溪水、草地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开头的对比“下一岭,上一岭”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层叠与深邃,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中“冷风萧萧日杲杲”更是展现出一种清冷的美,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孤寂。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荒凉的景象,猿藤无居民,鸟儿不喧,树木与草地的凋零,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写自然,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透过这些景象,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两句“来日长峰径更长,陂子径荒未是荒”,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尽管眼前的景象显得荒凉,但他依然保持着一份希望与期待。这种情感的转变,给人以力量,让整首诗在孤寂中闪现出一丝温暖的光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荒凉的场景,反映出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陂子径”指的是:
A. 一条小河
B. 通往水塘的小路
C. 一座山峰
D. 一片森林
诗中“树无红果草无蕊”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丰收的喜悦
B. 自然的繁荣
C. 荒凉与孤独
D. 对未来的渴望
“来日长峰径更长”意指:
A. 未来的路途漫长
B. 未来会有更多人
C. 未来会更繁华
D. 未来会充满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