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玉连环影

《玉连环影》

时间: 2025-05-04 03:18:23

诗句

何处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23

原文展示:

玉连环影
纳兰性德 〔清代〕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几片萧萧的雨落在哪里呢?雨水淋湿了檐下的花,花下的人却无话可说。
掩映在屏风后的山,玉炉中散发着寒气。谁看见我眉头因忧愁而紧皱,倚在栏杆上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雨:形容雨声细小而连绵。
  • 湿尽檐花:檐下的花都被雨水淋湿。
  • 无语:没有话语,形容沉默或抑郁。
  • 掩屏山:被屏风遮掩的山,营造出一种隐秘的氛围。
  • 玉炉:古代香炉,象征着寒冷的气息。
  • 愁聚:愁苦的情绪聚集在眉头。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玉炉”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香气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9),字容若,满族,清代词人,因其词风优美被誉为“词家”。其个人生活多遭磨难,特别是与爱人之间的情感,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期,雨的意象常常用来表达忧愁与思念,符合当时文人抒发情感的习惯。


诗歌鉴赏:

《玉连环影》是一首典雅而沉郁的古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深沉的内心情感。首句“何处几叶萧萧雨”以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雨水湿透了檐下的花,暗示着诗人情感的低落和无奈。接下来的“花底人无语”则加深了这种沉默的气氛,仿佛诗人被困在这种孤独之中,无法言表。

“掩屏山,玉炉寒”进一步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诗人似乎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感受到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他人理解的渴望与无奈,眉头的愁苦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无法言说的悲伤。

整首诗以雨、花、山等自然意象为载体,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份浓重的忧愁与渴望理解的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几叶萧萧雨”:问雨落在何处,突显环境的萧瑟和诗人的孤独。
  2. “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雨水打湿花朵,而花下的人却沉默,象征着情感的压抑。
  3. “掩屏山,玉炉寒”:屏风后隐约可见的山,烘托出一种冷清的气氛。
  4.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诗人向他人诉说自己眉头愁苦的情景,表现出对理解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炉”象征温暖的香气与内心的寒冷形成对比。
  • 拟人:将雨、花等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抒情性。
  • 对仗:如“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孤独、忧愁的感受,以及对他人理解的渴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忧愁与思念。
  • :美好却易逝,暗示情感的脆弱。
  • :隐秘的空间,代表内心的孤独与冷清。
  • 阑干:代表了诗人的倚靠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沉默的忧愁
    C. 兴奋
    D. 无所谓

  2. “掩屏山,玉炉寒”中的“玉炉”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冷冷清清
    C. 繁华
    D. 燃烧的火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纳兰性德的《玉连环影》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情感描写为主,但更侧重于对回忆的怀念与对比,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纳兰性德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深入理解《玉连环影》的诗意、情感及其在诗词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雷句 巫山一段云 和孟郊韵 和张祜韵 书兴 晚吟 朝天子·归隐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南吕】一枝花 闲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休休散 小惩大诫 曰字旁的字 千乘万骑 哑坐 包含仰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包含姜的词语有哪些 东观西望 不勤而获 女字旁的字 锦车使 厄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临危不苟 贫无立锥 小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