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23
玉连环影
纳兰性德 〔清代〕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这几片萧萧的雨落在哪里呢?雨水淋湿了檐下的花,花下的人却无话可说。
掩映在屏风后的山,玉炉中散发着寒气。谁看见我眉头因忧愁而紧皱,倚在栏杆上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玉炉”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香气和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9),字容若,满族,清代词人,因其词风优美被誉为“词家”。其个人生活多遭磨难,特别是与爱人之间的情感,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期,雨的意象常常用来表达忧愁与思念,符合当时文人抒发情感的习惯。
《玉连环影》是一首典雅而沉郁的古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深沉的内心情感。首句“何处几叶萧萧雨”以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雨水湿透了檐下的花,暗示着诗人情感的低落和无奈。接下来的“花底人无语”则加深了这种沉默的气氛,仿佛诗人被困在这种孤独之中,无法言表。
“掩屏山,玉炉寒”进一步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诗人似乎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感受到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他人理解的渴望与无奈,眉头的愁苦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无法言说的悲伤。
整首诗以雨、花、山等自然意象为载体,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份浓重的忧愁与渴望理解的心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孤独、忧愁的感受,以及对他人理解的渴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沉默的忧愁
C. 兴奋
D. 无所谓
“掩屏山,玉炉寒”中的“玉炉”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冷冷清清
C. 繁华
D. 燃烧的火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纳兰性德的《玉连环影》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情感描写为主,但更侧重于对回忆的怀念与对比,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深入理解《玉连环影》的诗意、情感及其在诗词中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