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21
迢遰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除夕夜,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描绘了漫长的三巴之路,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身处异乡的春夜,透着淡淡的忧愁。随着时间的推移,亲情渐行渐远,身边的侍从与仆人也难以填补内心的孤寂。明天将是新的一年,然而漂泊的生活让人无比感伤。
“巴山”指的是巴蜀地区的山脉,古代多指四川。诗人身处异乡,正值除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家人的牵挂。
崔涂(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诗歌表现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描写游子思乡之情,风格清新而富有意境。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夜,正值新旧交替之际,诗人身处异乡,内心充满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抒发了身为游子的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除夕夜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首句“迢遰三巴路”开篇即点明了身处的地点与路途的艰辛,给人一种遥远与孤寂的感觉。接着提到“羁危万里身”,不仅描绘出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忧虑,也暗示了游子对未来的迷茫。
“乱山残雪夜”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诗人点燃了一盏“孤烛”,象征着在寂静的夜晚中那微弱的希望和温暖,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渴望春天的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意识到与亲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加大,感受到“渐与骨肉远”的无奈。最后一句“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在新旧交替之际,游子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传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刻而细腻,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羁危万里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稳喜悦
B. 孤独忧虑
C. 兴奋期待
“孤烛异乡春”中的“孤烛”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希望与温暖
C. 冷漠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战争
B. 思乡与孤独
C. 自然景色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