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9:22
原文展示:
游东坡十一绝 其十一 王十朋 〔宋代〕
向来茅屋仅容身, 今日祠堂高更新。 费尽丹青传不得, 灵台一点与精神。
白话文翻译:
一直以来,那简陋的茅屋只能勉强容身, 如今,祠堂却高高耸立,焕然一新。 即便用尽丹青妙笔,也难以传达其神韵, 那灵台中的一丝灵光,与精神同在。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游览东坡(苏轼)故居后所作,表达了对东坡精神的敬仰和对新祠堂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王十朋游览东坡故居并看到新建的祠堂后有感而发。东坡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故居和精神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新建的祠堂象征着对东坡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坡故居和新建祠堂的对比,表达了对东坡精神的敬仰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首句“向来茅屋仅容身”描绘了东坡故居的简陋,而“今日祠堂高更新”则展现了新建祠堂的雄伟和崭新。后两句“费尽丹青传不得,灵台一点与精神”则强调了东坡精神的神圣和不可复制性,即便用尽绘画艺术也无法完全传达其神韵,只有内心的一丝灵光才能与之相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东坡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东坡精神的敬仰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通过对东坡故居和新建祠堂的对比,以及对东坡精神的不可复制性的强调,表达了作者对东坡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什么? A. 东坡的旧居 B. 新建的祠堂 C. 普通的房屋 D. 艺术家的工作室
诗中的“祠堂”象征着什么? A. 对东坡精神的敬仰 B. 对东坡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尊重 C. 对东坡生前的朴素生活的怀念 D. 对东坡的艺术成就的赞美
诗中的“费尽丹青传不得”表达了什么? A. 东坡精神的不可复制性 B. 东坡艺术的难以模仿 C. 东坡生活的简朴 D. 东坡祠堂的雄伟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