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华山 其三

《九华山 其三》

时间: 2025-08-09 23:13:53

诗句

我在芙蓉山下家,四年秋色隔天涯。

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3:13:53

原文展示:

九华山 其三 王十朋 〔宋代〕 我在芙蓉山下家,四年秋色隔天涯。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

白话文翻译:

我居住在芙蓉山下,四年来秋色总是隔着遥远的天涯。如今渐渐感觉到家乡的山峦近在咫尺,已经能看到芙蓉花盛开,仿佛吐露出九华山的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芙蓉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但从诗中可推测为作者家乡附近的山。
  • 四年:指作者离开家乡的时间。
  •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这里也象征着思乡之情。
  • 天涯:极远的地方,这里指作者远离家乡的地方。
  • 乡山:家乡的山峦。
  • 芙蓉:指芙蓉花,这里可能也指芙蓉山。
  • 九华:指九华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可能比喻家乡的美丽。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使用典故,但“芙蓉吐九华”可能隐喻家乡的美丽如九华山一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作于作者离家多年后,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离家多年后,感受到家乡的亲近和美丽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首句“我在芙蓉山下家”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家乡位置,营造了一种亲切感。次句“四年秋色隔天涯”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强化了思乡的情感。后两句“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则通过视觉上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亲近感和美丽的想象,情感由远及近,由抽象到具体,层层递进,最终凝聚在“芙蓉吐九华”这一美丽的意象上,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作者内心的喜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我在芙蓉山下家”:直接点明作者的家乡位置,营造了一种亲切感。
  • 次句“四年秋色隔天涯”: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强化了思乡的情感。
  • 后两句“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通过视觉上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亲近感和美丽的想象。

修辞手法:

  • 比喻:“芙蓉吐九华”比喻家乡的美丽如九华山一般。
  • 拟人:“芙蓉吐九华”中的“吐”字赋予芙蓉花以生命力,使其仿佛能展现美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渴望,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以及视觉上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山:家乡的象征,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 秋色:象征着思乡之情,也代表了时间的流逝。
  • 天涯:极远的地方,象征着作者远离家乡的地方。
  • 芙蓉:家乡的美丽象征,也可能是芙蓉山的简称。
  • 九华:比喻家乡的美丽,也可能是对家乡的一种理想化想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四年秋色隔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 C. 愤怒 D. 悲伤
  2. “芙蓉吐九华”中的“吐”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B. 赞美芙蓉山的美丽 C. 描述秋天的景色 D. 表达对远方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十朋的《九华山 其三》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王十朋的诗更注重对家乡美丽景象的想象,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王十朋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客有见过者既去喟然有作二首 其一 纵游深山随所遇记之 春夏之交风日清美欣然有赋 夜坐园中至夜分 幽事二首 其二 郡斋偶书 悲歌行 掩卷有感 龟堂自咏 山村经行因施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味的词语有哪些 马蹄表 事养 七手八脚 龠字旁的字 抱令守律 牛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面壁虚构 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遥心迩 细作 糸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一毫不拔 包含枳的词语有哪些 铸木镂冰 有无相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