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5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8:46
作者: 黄钧宰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曲曲朱阑静,盈盈翠袖轻。
神容矜重讳风情,无奈横波生小露聪明。
竹影疏于梦,蕉愁掩到心。
晚凉珍重七弦音,除却碧霄明月有谁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朱红的栏杆曲折安静,轻盈的翠绿色衣袖在微风中飘荡。她的神态显得矜持,似乎对风情有所忌讳,但内心的聪明智慧却无意间流露出来。竹子的影子在梦中显得稀疏,蕉叶的愁苦遮掩了内心的忧伤。晚风轻拂,令人珍惜那七弦琴的音色,除了明亮的月光,还有谁能听到这曲调呢?
作者介绍: 黄钧宰,清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以细腻、婉约见长。他的诗歌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展现出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及对美的追求。
《风蝶令》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的开头以“曲曲朱阑静”引入,朱红的栏杆和轻盈的翠袖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静谧而优雅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神态,表现出她的矜持与内心的聪慧,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竹影疏于梦,蕉愁掩到心”一句,诗人用竹影和蕉叶的意象,表达了梦境的朦胧与内心的愁苦,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最后两句“晚凉珍重七弦音,除却碧霄明月有谁听”,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尽管有美好的音乐和明亮的月光,但在这静谧的夜晚,似乎只有琴音与月光相伴,令人思索。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具韵味,竹影、蕉叶、七弦音等都传达出一种柔美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诗中情感细腻而含蓄,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风蝶令》的作者是谁?
诗中“曲曲朱阑静”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晚凉珍重七弦音”中“七弦音”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