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18
奚左藏
作者:洪咨夔
理学不远复,躬行毋自欺。
志虽千万往,材仅二三施。
花竹觥筹密,云山步屐迟。
眇然人物里,公竟止于斯。
这首诗表达了理学与实际行动的关系,强调了要诚实地面对自己。虽然理想的志向可以有千万种,但是自己的才能和施展的机会却仅有少数。诗中描绘了春日的繁华,花竹相映,酒杯满盈,但在这美好的景象中,个人的步履却显得缓慢而迟滞。最后,作者感叹在繁华的人生舞台上,自己也只能到此为止。
作者介绍:洪咨夔(1071-1135),字仲明,号宛溪,宋代理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关注道德修养与个人实践的统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理学逐渐兴起的阶段,社会对学术和道德的重视使得洪咨夔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理想。
《奚左藏》通过对理学的思考与个人实践的反省,展示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开头,诗人提到“理学不远复”,强调理学的思想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应该通过实践来实现。接着,诗人自省道:“躬行毋自欺”,提醒自己要诚实面对内心,不能自我欺骗。
诗的中间部分描绘了繁华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花竹觥筹密”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春日的宴会中。然而,随之而来的“云山步屐迟”则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即使外界热闹,内心的步伐却显得缓慢,透出一丝无奈和沉重。
最后,诗人的结尾“公竟止于斯”表达了对自身局限的自省。这一反思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知,也是对社会角色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自我的认知与反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局限的接受。
诗词测试:
“理学不远复”中的“理学”指的是:
A. 道教
B. 儒学
C. 佛学
D. 兵法
诗中提到的“觥筹”主要是指:
A. 餐具
B. 酒杯与筹码
C. 文房四宝
D. 乐器
“公竟止于斯”表达了: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自身局限的无奈
C. 对社会责任的逃避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