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第四孙毓绩入学

《观第四孙毓绩入学》

时间: 2025-05-03 19:39:26

诗句

毓绩才非旷,居然异牧童。

精神颇内蕴,识解足旁通。

废学犹怜小,明求惜未融。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9:26

原文展示

观第四孙毓绩入学
作者: 刘慎荣 〔清代〕

毓绩才非旷,居然异牧童。
精神颇内蕴,识解足旁通。
废学犹怜小,明求惜未融。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孙毓绩的才华并不平常,竟然与普通的牧童不同。他的精神内蕴深厚,理解能力极强。尽管他的学业已经被人遗弃,我仍然怜惜他年幼的求知心态。可惜他尚未完全领悟知识的真谛,不知道在未来的岁月中,他的名字会在泮林中留下怎样的记载。

注释

  • 毓绩:指孙毓绩,诗中的主角,象征着才华出众的年轻人。
  • 牧童:指普通的放牛孩子,这里用来对比孙毓绩的非凡才智。
  • 精神颇内蕴:形容他的内在精神世界丰富。
  • 废学:指学习受到冷落或未得到重视。
  • 泮林:古代学校的名称,象征着学术殿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慎荣,清代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为特点,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孙毓绩入学之际,表达了对年轻学子的期望与关注,反映了诗人对教育的思考及对年轻才俊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孙毓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年轻学子未来的期待和对知识的尊重。首句“毓绩才非旷”直接指出了孙毓绩的才华,并用“异牧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与普通儿童的不同。接着,诗人通过“精神颇内蕴”表达了对其内在潜力的认可,强调理解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年轻人学业的关心与期待,尽管他有时会被忽视,但求知的心态仍是值得珍惜的。最后一句“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更是蕴含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期待孙毓绩将来在学术界留下光辉的印记。整体来看,诗中流露出一种温暖而深邃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和年轻一代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毓绩才非旷”:指出孙毓绩的才华并不平常。
  • “居然异牧童”:他与普通牧童截然不同。
  • “精神颇内蕴”:他的内在精神和知识储备非常丰富。
  • “识解足旁通”:他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
  • “废学犹怜小”:虽然学习没有受到重视,但我仍然怜惜他年幼的求知之心。
  • “明求惜未融”:尽管他渴望求知,却尚未完全吸收和理解。
  •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不知未来的岁月中,他的名字将如何在学术界留下印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异牧童”对比,突出孙毓绩的才华。
  • 比喻:用“泮林”作为学术殿堂的象征,暗示知识的神圣与追求。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学子求知欲望的赞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寄托了对未来人才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毓绩:象征着才华与潜力。
  • 牧童:代表普通人,体现出对卓越的渴望。
  • 泮林:象征着学术和知识的殿堂,寄托了学子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牧童”是用来对比谁的?

    • A. 孙毓绩
    • B. 刘慎荣
    • C. 其他同学
    • 答案:A
  2. “精神颇内蕴”中的“内蕴”指的是什么?

    • A. 外在表现
    • B. 内在潜力
    • C. 个人魅力
    • 答案:B
  3.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担忧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过去的怀念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慎荣的这首诗更加关注年轻的学子与教育的关系,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二者在主题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刘慎荣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瑞龙吟 瑞龙吟 钱塘怀古 传言玉女 传言玉女 其二 传言玉女 其一 传言玉女 舟经怀远访淩道一 传言玉女•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同程村阮亭文友分赋 传言玉女 次晁叔用韵 传言玉女 传言玉女 雨中舟次吴阊不及过晤园次同纬云子万寄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韬秘 拦子马 斗字旁的字 赤口烧城 少艾 乡饮宾 包含声的成语 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包含滋的成语 铁面御史 吴兴体 礼门义路 豆字旁的字 肥肠满脑 病字头的字 变容改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