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9:26
观第四孙毓绩入学
作者: 刘慎荣 〔清代〕
毓绩才非旷,居然异牧童。
精神颇内蕴,识解足旁通。
废学犹怜小,明求惜未融。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
诗的意思是:孙毓绩的才华并不平常,竟然与普通的牧童不同。他的精神内蕴深厚,理解能力极强。尽管他的学业已经被人遗弃,我仍然怜惜他年幼的求知心态。可惜他尚未完全领悟知识的真谛,不知道在未来的岁月中,他的名字会在泮林中留下怎样的记载。
作者介绍:刘慎荣,清代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为特点,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孙毓绩入学之际,表达了对年轻学子的期望与关注,反映了诗人对教育的思考及对年轻才俊的赞赏。
这首诗通过对孙毓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年轻学子未来的期待和对知识的尊重。首句“毓绩才非旷”直接指出了孙毓绩的才华,并用“异牧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与普通儿童的不同。接着,诗人通过“精神颇内蕴”表达了对其内在潜力的认可,强调理解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年轻人学业的关心与期待,尽管他有时会被忽视,但求知的心态仍是值得珍惜的。最后一句“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更是蕴含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期待孙毓绩将来在学术界留下光辉的印记。整体来看,诗中流露出一种温暖而深邃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和年轻一代的美好祝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学子求知欲望的赞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寄托了对未来人才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牧童”是用来对比谁的?
“精神颇内蕴”中的“内蕴”指的是什么?
“不知何岁月,名籍泮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